这样的稀罕物件,一字排开,就惊艳全场
Hi,大家好!
记得之前的之前
小宝曾写过一篇文章
介绍了男人腰上的那些事儿
温故而知新,请戳这里
后来
小宝发现
原来那不过是冰山一角
(要说全了得多少个三天三夜啊喂)
众所周知,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古又称“犀比”,更多的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其结构为钩首、钩体、钩钮,基本形制侧视为横S形,钩体中部或下端有钩钮。
其用法是将钩钮嵌入革带一端,钩首钩挂在革带另一端的穿孔中。
当然
这些都在之前的文章里已经说过了
这里就不再多唠叨啦
今儿咱们就来说点儿不一样的
首先,就从极简带钩史开始吧
极简带钩史
最早见于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带钩,春秋战国使用较广泛,流行于各地。
汉代是带钩制作、使用的鼎盛时期
六朝、唐代墓葬中见有带钩
宋代带钩多见传世品,出土器不多,其风格特征有前朝遗风
元、明、清大多为传世品
尽管带钩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但是到了清代带钩已不再是实用器,而是更多的转向把玩件、观赏物,主要以把玩观赏为主,选料比较考究,钩头与钩体精雕细刻,常镂雕龙、异兽等,十分生动。
带钩的材质有很多种
青铜、玉石、黄金、白银、铁的、水晶的、骨头的、象牙的等,目前市场上的带钩既有战汉时期,也有元明清时期,其中明清时期的带钩主要以玉质多见,而且玉带钩的价格在近几年来拍卖会上一路上涨。
然而要说罕见,还是当属瓷带钩。
瓷器本身易碎,因而瓷带钩自然也是极稀少的。
但,并不是没有哦!
比如下面这三只:
▼▼▼
NO.1
镇江博物馆藏清景德镇窑青花红彩龙纹带钩
长10、宽2.9厘米
两端为青花龙头,中间隆起,钩体绘红彩龙纹,间以青花云纹,全器施釉。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
龙作为一种吉祥装饰起源于新旧石器时代交替时期,至后经过不断的完善,到秦汉时期,龙的形象基本定型。
龙纹在瓷器上的出现大约在南朝晚期至唐朝,宋元时期龙的形象演变得越来越规范化,明清两代是龙纹的全盛时期。
无论是玉器,还是瓷器,或者其他材质,带钩的钩首多为龙头形。
NO.2
清景德镇窑绿地粉彩带钩
长8.8、宽2.7厘米
整体呈S形,钩首为龙头,钩体隆起,绘缠枝花卉纹,钩钮位于钩体后部的背面,钮柱为圆柱形,钩钮扁圆。
NO.3
清景德镇窑红地粉彩带钩
长9.2、宽2.8厘米
整体呈S形,钩首为龙头,钩体隆起,绘缠枝花卉纹,钩钮位于钩体后部的背面,钮柱为圆柱形,钩钮扁圆。
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到珐琅彩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
粉彩在彩绘时掺加一种白色的彩料“玻璃白”,用中国画的没骨法渲染,从而使画面增加层次而显得更加柔和并富有真实的立体感。
康熙晚期,粉彩属于工艺摸索时期,雍正时期工艺全面成熟,官窑粉彩瓷亦呈现清新儒雅、疏朗空灵的文人风格。
如果说瓷质带钩罕见
那么粉彩带钩就是稀罕中的稀罕
在今天,带钩收藏已成为收藏界的明星,不少带钩在拍卖会上还拍出了不菲的价格,其中就有一组五件瓷带钩拍品,且还拍出了不错的成绩。
清乾隆瓷仿各式龙带钩一组五件
估价:,-,
成交价:RMB:18.40万
专场:年西泠秋拍·中国历代瓷器专场
款识:“乾隆年制”四字二行篆书款
一件瓷质龙首带钩正面施珍珠地,开光粉彩绘山水,背面施白釉,纽上落红彩“乾隆年制”篆书款。造型规整,制作精良。
一件带钩身作琵琶造型,背后有扣纽。龙首施金彩,带钩身以松石绿釉云龙纹为饰,龙身描金,极具皇家气晕。
其余三件为瓷仿蓝料彩,造型生动,盈手可握,为乾隆朝瓷器典型的仿古器物。
此五件龙钩各具特色,工艺考究,极为难得。
在收藏界“物以稀为贵”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对于带钩来说也同样适用这个道理
都说带钩价值以系列收藏为佳
试着想一想
在诸多玉石、青铜、金银等带钩中
一字排开一系列精美又罕见的瓷带钩
岂不惊艳全场?
您觉得呢?
部分图文据收藏快报
点击“阅读原文”打开新页面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dezhenzx.com/jdzxs/5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