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刊推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年
年度,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图书馆共收录学院本科毕业论文46册,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8册,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16册。我们对这些论文的专业方向、研究主题、涉及的时段、地域等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反映本年度毕业论文的总体面貌及其中体现出的新特点。
本科毕业论文
01专业方向
46篇本科论文中,考古学方向的论文数量最多,达30篇,接近总数的2/3,其次是考古学(文物建筑方向),共有12篇论文。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文物保护技术方向与文物建筑方向交替隔年招生,今年的毕业生为文物建筑方向)2个方向的文章数量相对较少。
本科毕业论文方向
02
研究时段
本年度本科论文涉及的时段广泛,从旧石器时代直至现当代皆有涵盖。新石器、夏商周、汉唐、宋元明等时段的论文各有6篇左右,数量基本相当。相比而言,以清代及近现代为主要研究时段的论文数量大增,有9篇之多,超过了任一传统的考古学时段。涉及到这一时段的论文多为文物建筑方向,这一方面是因为,在文物建筑的研究对象中,清代甚至近现代的文化遗产占据很大一部分,如《十九世纪最后十年永定河卢沟桥河段的治水历史文化遗存》、《皇城里的北京大学:校舍建设及其对北京城市空间的影响(-)》等文,都是以这些遗产为对象进行的探讨;另一方面也因为对文物建筑等文化遗产的研究更易与当今社会结合,如《习近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思想研究》、《世界遗产叙事选择对运河城市文化面貌的影响效应》等文,显示出较为强烈的现实关照。
除这些时段明确的论文外,跨时段的研究也占据相当数量。在这些论文中,既可看到《唐宋时期中国南方龙窑形制统计分析》、《山西地区唐宋时期墓葬形制探究》、《山西地区唐宋时期墓葬随葬品初探》等打破经典时段界线的文章,也有《论牡丹和梅花纹饰的出现与流行》、《浅析藏传佛教金铜造像中佛座的演变》等在长时段内探讨某类器物或元素的渊源流变的文章。
本科毕业论文研究时段
03
研究地域
本年度本科毕业论文中,《中国古建筑取暖设施发展史研究》、《大汶口、良渚、石家河文化刻符陶缸的比较研究》等9篇文章以全国或是超越了省市自治区界线的较大区域为研究地域范围,展现出宏观的研究视野。另外30篇文章以单一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地域,共涉及15个,其中以北京市、河南省为最多(各6篇),山西(4篇)、陕西(2篇)、宁夏(2篇)等省区也较多。应特别指出的是,本年度数篇本科毕业论文涉及了新疆、西藏、云南、广西、四川等西部地区,这与本届生源的多样化来源有很大关系。
本年度本科毕业论文中,还有《晚更新世晚期到全新世早期越南地区与岭南地区石器工业比较研究》、《梁国对百济的影响-以武宁王陵为例》、《宋元明时期龙泉青瓷外销情况研究——以非洲地区的发现为例》、《公元15-17世纪波斯史诗列王纪(Shahnama)细密画中青花陶瓷器初探》等4篇论及域外考古的文章,显示出国际化的研究趋向。
此外,《试论中国考古学早期的田野发掘技术与方法——以仰韶、西阴村和斗鸡台发掘为例》、《伺候与体统——红楼梦饮食时间的场所与场域》、《习近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思想研究》3篇文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dezhenzx.com/jdzwh/10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