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middot录三百年前的人們如何做
三百年前,以“China”瓷器引发的“中国风”(chinoiserie)几乎蔓延至欧洲物质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从高深的哲学、严肃的政治到轻松的艺术与娱乐。孔子的道德哲学、中华帝国的悠久历史、汉语的普世意义、瓷器、丝织品、茶叶、漆器、中国工艺的装饰风格、园林艺术、诗与戏剧……一时都进入了西方人的生活,成为他们谈论的话题、模仿的对象与创造的灵魂。
在PeabodyEssexMuseum(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馆藏的一组水粉画中,详细纪录了年中国手工业及商贸状况。在这些画作之中,我们大致可以知道当时令外国人感兴趣的中国商品有哪些——竹器、药材、布料,其中茶行和瓷器的篇幅佔据了一半以上。
当时的外国人似乎不仅仅对瓷器成品感兴趣,在这组外销画中,详细地记录了瓷器制作的整套製作流程,从开採瓷土、练泥、制坯、晾晒一直到上釉和烧窑。也能看到瓷器被小心装裹在竹篓裡,依靠水路运输。
瓷器曾经一度神秘,很长一段时期欧洲人始终不知道瓷器原料为何,一位法国作家在书中曾猜测“瓷器是磨碎的鸡蛋殻或贝壳制成的”。这神秘的东方之物,在传言里越来越玄乎。欧洲民间传说瓷器的魔力,瓷上的青花碰到毒药会变黑,而毒药如果放入瓷器,瓷器则会裂开。
此后的一百多年里,不知不觉欧洲人的生活正在被中国的瓷器所改变。因为瓷器,欧洲人的审美开始改变,東方的藝術也成为了品味的象征,因为瓷器,下午茶成为欧洲人的日常生活。
在当时欧洲的一位瓷痴国王的支持下,欧洲历史上第一件自产的瓷器在德国的这间小作坊诞生。最初的瓷品,设计只限于花、鸟、鱼、虫,后来开始以沽蓝作颜料,生产出形制纹样丰富的西方餐具。更多的欧洲仿景德镇的作坊生产和欧洲皇室出资建设的皇家瓷厂,开始出品了更多特别适合表达西方题材的色彩浓艳的精品瓷。此后,他们的瓷品逐渐闻名于世。
到了画作的年代,年的中国,战争的暴风雨来临之前,瓷器早已不是中国的秘密,也不再是欧洲上层阶级的奢侈品了。
从这组被带往欧洲的水粉画中,不难想象中国外销瓷盛况的最后一段尾声,或许也可以观看到三百年前的人们如何做瓷。
01
MiningtheKaolin采取瓷石
中国古代瓷器最早使用高岭土作为胎体原料,将高岭土与瓷石混合使用,一直沿用至今。(高岭土是粘土的一种,在中国分布广泛。大约东汉以后年间,普遍使用瓷石作为原料。瓷石为块状固体,是一种由硅酸盐、石英、云母组成的混合矿物。)
02
BreakinguptheClay练泥
瓷器作坯之前的一道工序。其过程是把白不(“不子”,瓷石、瓷土初步加工后制成砖状者。)入水池内浸泡。用木楸不断翻搅,漂去浮渣,筛以马尾细箩,沉淀后用细绢袋装浆渗水,放无底木匣内,上用石压,去水成泥,然后用锹反复反转,使之纯精结实。
03
ShapingonthePottersWheel拉坯
做坯,是成型的最初阶段,也是器物的雏形制作。它是将制备好的泥料放在坯车上,用轮制成型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件。拉坯是我国陶瓷器生产的传统方法,凡圆器琢器俱用拉坯方法成型。
04
RefiningtheVessel利坯(粗坯修整)
经过成型后的坯体有的需要再修坯,比如拉坯后,坯体还很粗糙,表面不光滑,厚薄不均匀等,这都需要经过修坯来调整最后造型;注浆成型的坯体也在模子的接缝处也会有毛糙的地方,也需要经过修坯来修整。像泥板成型与泥条成型,可能在造型上,一次就可以完成,也有的会需要用做一些装饰,这些我们都可以通过修坯来完成。
05
HandModelingandMolding
手工造型
早期曾经使用过手工捏制和模具压制的手工成形方法,后来基本都使用轮式拉坯方法,这种半手工半机械的操作方法一直到近代还在使用。
06
Airing晾坯
将加工成型后的坯摆放在木架上晾晒,只有在坯体完全干燥的情况下才能上釉和烧结,否则釉面会出现开裂或脱落的现象,在烧窑时如果坯体残留大量的水分,坯体中的水分就会因急剧化成蒸气引起膨胀而破裂,所以一定要待坯体完全干燥后再上釉或烧窑。
坯胎成型的各道工序在作坊完成后,成坯要运到窑厂装匣烧炼。成坯运输的工具有木制或竹制的料板、挑坯架等。成坯运输在传统瓷业中也成为一种技术,一个运坯工双肩担着摆满瓷坯的又窄又长的板子向前行走,协调着步伐和身子,丝毫也不失去平衡,和行人互相避让,有的运坯工穿过几条热闹的街道而不打破瓷坯。
07
Ceramicpainting
刻花和画彩(釉下彩和釉中彩)
刻花:用竹、骨或铁制的刀具在已干的坯体上刻画出花纹。(如:雕刻花——堆雕贴花、影青刻花、刻填花、半刀泥。)
画彩(釉下彩):在生坯或经过烘烤后的素坯上用色料从事彩画装饰,再经过施釉后经高温一次烧成,花面被釉层覆盖,看上去光亮、平整,手感光滑:生坯-》干燥-》绘画(上颜料)-》上釉-》高温煅烧(度左右),一次烧成。(如:元、明、清时期景德镇青花瓷是釉下彩的最成功制作,也是中国瓷器的代表品种之一。釉下彩包括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釉下五彩、釉下褐彩、褐绿彩等。)
08
Enamelling施釉
中国古代瓷器施釉工艺是古陶瓷器制作工艺技术的一种,是指在成型的陶瓷坯体表面施以釉浆的过程。其方法有蘸釉、荡釉、浇釉、刷釉、吹釉、喷釉、轮釉等多种。(浸釉就是将坯体浸入釉液,使釉液附着于坯体。浇釉多用于较大的器物,以浇淋的形式上釉。吹釉是利用一根空心管状物,以气息将釉液吹至坯体表面,此法上釉均匀,而且能上薄釉。荡釉是器物内表面上釉的一种方法,以回旋振荡方式使之附釉。)
上釉:
检素胎→上水→量浓度→捞釉→上釉→干燥→刷釉→清足
检素胎:把素胎逐个进行检验,剔除不合格素胎。
上水:合格素胎逐个清灰上水,以使釉在素胎上结合紧密。
量浓度:把釉缸中的釉浆搅拌均匀,并用浓度表量出合适的浓度。
捞釉:用箩捞取混入釉缸釉浆中的杂质,以保证釉面质量。
上釉:采用涮釉、浸釉等方法上釉,使瓷胎内外皆有釉。
干燥:上好釉的釉坯,放至有一定温度的地方进行干燥。
刷釉:为达到要求的釉层厚度,干燥后的釉坯上再涂刷上一层釉。
清足:把釉坯足子上及其它地方多余的釉子清除掉。
09
FiringMuffleKilns烧窑
龙形长窑:景德镇瓷业在宋元时期广泛砌筑和使用的一种窑炉。它依山坡或土堆倾斜建筑,前端低,为龙头,后端高,为窑尾,就像一条火龙。窑体由于倾斜而起到了烟囱的作用,依靠坡度行成的抽力,可以形成火焰温度和气氛。由于窑身长,所以能有效地利用热量,使热损降到极小。烧炼升降温速度较快,生产周期短。
蛋形镇窑:景德镇窑,又称柴窑,其外形如半个鸭蛋覆盖地面,所以又称蛋形窑。窑体有窑底、侧墙、拱蓬、燕尾墙、烟囱等几个构成部分。全窑约长十五米,容积约立方米,燃料为松柴,可装烧高、中、低温的瓷坯,适于多品种瓷器生产。镇窑结构简单,建造费用低,燃料消耗小,可烧还原气氛,达到了传统窑炉砌结工艺的最高水平。
古代烧窑工序:匣钵制作→成坯装匣→镇窑满窑→投柴烧炼→松柴制备→镇窑开窑→成品检验
1、匣钵制作:匣钵由匣低和匣避两部分组成,制作方法是两部分单独成型,然后相互粘结,待其干燥后,即成土匣。土匣制成后不能直接装坯烧炼,还需入窑空烧一次后才能使用,俗称镀匣。烧过的土匣成为响匣。
2、成坯装匣:使用匣钵装坯烧炼,可以提高瓷器出品的质量和产量,防止烧窑时有害气体和物质对瓷胎和釉面的污损。装坯时先把沙渣放入匣钵铺平,再把瓷泥制成垫饼放在沙渣上,然后在垫饼上搁置坯胎。坯胎放入匣钵使用吊装的方法,用两股细线兜住坯胎的腹部与圈足的交界处,吊起坯胎放入匣钵,坯胎在垫饼上放稳后再抽出吊线。吊装大件坯胎使用竹制的篾条。
3、镇窑满窑:装好瓷坯的匣钵,搬进窑室内分行码好,首先要安照前后各部位的火度和气氛变化以及器物品种的不同安排好窑位,一般前数行是粗瓷,中间为细瓷,最后又是粗瓷,同时还要留出焙烧的空间,俗语称为火路。火路合理,才能保证通流畅,窑火得到充分燃烧。由于技术难度大,所以有一满二烧三歇火之说。
4、投柴烧炼:瓷器之成,窑火是关键。镇窑的烧成可分为烧上半夜和烧下半夜。上半夜烧慢火,下半夜烧速火。窑内温度和气氛的控制,主要通过投柴的操作来实现,因此对投柴的分量、时间间隔和方向等都有严格的要求。窑工用观察匣钵亮色和看火照等方法决定是否歇火。一次窑的烧炼时间为十八小时到二十四小时。
5、松柴制备:镇窑烧炼使用的燃料是松柴。柴工将松树砍到,去掉枝丫,将树干锯成长约七寸的段子,然后把木段劈成厚约一寸半的柴片。柴工用肩挑、车推式利用溪水漂流的方法将松柴运到山下河边,再用木船或竹排运到镇里。窑工将松柴堆放在窑房的二层楼或在窑房外码起柴堆以备烧炼时使用。竹制夹篮是松柴的运输工具兼衡器。
6、镇窑开窑:当窑温冷却至合适的温度时,打开窑门开窑时从窑室内搬出坯匣,取出瓷件并清理窑室。从满窑到烧成以三天计算,第四天清晨开始开窑。那时窑里装有瓷器的匣钵还带着紫红色,人难以靠近,窑工用十多层布制成的手套蘸冷水以护手,用湿布包裹头部和肩背进窑搬取坯匣。有时窑工还趁热窑放进新坯,使新坯得到烘焙,以保证下窑的烧成质量。
7、出窑检验:检选分级,把成品逐个进行检验,按照标准进行分级,对于正品以上的登记入库,对于残次品进行缺陷分析后作销毁处理。如有需要釉上加彩的则再次分选,送去复烧。
09
釉上加彩和复烧
釉上加彩是陶瓷的主要装饰技法之一,它是用各种彩料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二次入窑,低温固化彩料而成,(如:彩绘瓷、彩饰瓷、青花加彩瓷、五彩瓷、粉彩瓷、色地描金瓷及珐琅彩等。)
10
LoadingtheKilns装载运输
瓷器出窑要进行分类拣选,分出上色、二色、三色、脚货几个等级。三色、脚色货在本地销售。上色圆器和上色、二色、二色琢器用纸包装后装桶,二色圆器用稻草包扎装桶,然后运往外地。粗瓷销往外地只用稻草和竹篾包扎,俗语叫茭草。操作时三人为一组,一人打草结,一人茭瓷器,一人卷草扎篾。包装件结实而且便于搬运。
11
PackingthePorcelain包装瓷器
一说当时出口瓷是按瓷器规格码放整齐,用绳子捆扎好,稻草填塞防震,并用稻草搓绳捆扎,装入木箱。再在箱子缝隙再填泥土,播上豆种,洒上种子,再洒上点水,长时间的运输会让种子发芽,把箱子的空隙充实起来,起到避震的作用。
12
Ceramicexport出口海外
也有一说,当时是在各种精雕细刻的木箱子里,填充茶叶,把瓷器埋在茶叶里,在把木箱放入钉在船舱的大木箱子里,再在四周填充茶叶。经海运运输到欧洲后,先是售卖茶叶,再来销售瓷器,包装所用的精细的小木箱和大木箱也会当做首饰盒、橱柜家具进行售卖。
————
??本组外销画《年水粉画的中国商品贸易状况》收集整理于:麻省理工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此水粉组画大部分藏于PeabodyEssexMuseum(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作者未知。本文为详解说明当时的制瓷工艺,顺序略有调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dezhenzx.com/jdzwh/10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