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学堂景德镇白釉瓷的特征介绍
自五代至清代末年的约年间,景德镇白釉瓷无论在胎釉的化学组成上或是烧制工艺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随着时间的延伸,景德镇制瓷工艺发展过程呈现清晰的状态。诸如胎釉化学组成的变化,烧成温度的提高,性能的改进和品种的增多等都能清楚地反映景德镇白釉瓷发展中的时代特征。
1.
白釉瓷胎成分
铝的变化
从景德镇五代至清代白釉瓷的氧化物含量可以明显看出,胎中的SiO2含量依次从早期77%左右降至65%左右,而Al2O3的含量依次从16%左右,增加至26%左右。
小百科
瓷胎中Al2O3含量的增加,可以提高瓷器的烧成温度,减少烧成时的变形,增加瓷器的强度,改善瓷器质量。景德镇制瓷工艺进步提高最基本的措施就是遵循这一规律而逐渐完成的。
北宋青白釉伏听俑景德镇出土江西省博物馆
增加Al2O3含量和降低SiO2含量的途径
A.增加铝含量高的瓷石。
古代景德镇制瓷原料中尚有祁门瓷石至今尚在开采使用。通过对其成分分析可得出,瓷石原石属于高硅低铝质原料,铝含量在14%~18%不等,在古代选料的时候,通过对不同瓷石的烧成测试,可选性能较好的瓷石,通过该方法可以选到铝含量较高的瓷石。
B.增加胎的淘洗程度。
泥料淘洗越精细,铝的含量就越高,如瓷石的精泥铝含量为18%左右,而小于1微米颗粒的细颗粒铝含量高达30%;通过增加淘洗程度,可以使原料细颗粒增多。但淘洗得越细,所费的工时和困难程度就越大,所能用的原料就越少。所以结合工艺来看古代仅靠淘洗增加铝含量较难实现。
C.增加配方中的高岭土含量。
景德镇高岭土属高铝低硅质制瓷原料,铝含量在30%左右,精泥最高达40%左右。高岭土配合瓷石制胎的二原配方始于元代,成熟与明末清初。在元、明时期,单一瓷石的一元配方与瓷石配合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同时并存。
北宋青白釉温婉、执壶江西南丰县出土江西省博物馆
不同时期胎中铝含量
五代、宋时期胎的成分与瓷石相同,证明五代、宋的瓷胎是仅由瓷石作为原料烧制的。湖田窑、宋代地层中发现的刻有“进坑”字样的青白釉瓷是蒋祈在《陶记》中特别提到的“制作之精巧”的“进坑石泥”,这种瓷片是试验料,是中国古代景德镇陶瓷大师在早期为寻找优质制瓷原料所做的努力,其化学成份也与瓷石相同,这也充分说明五代、宋时期胎的配方为单一的瓷石一元配方。
北宋青白釉葵口碟江西省博物馆
元代,明早中期的瓷胎根据铝的含量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铝含量小于20%的瓷胎,这种瓷胎是单一的一元配方;而第二类铝含量大于20%的瓷胎,这么高的含量必须依靠加入高岭土才能达到,因为瓷石的精淘铝含量也仅仅达到18%左右,这种瓷胎是二元配方。
这就是元、明时期,单一瓷石的一元配方与瓷石配合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同时并存。
元代卵白釉印花双凤纹笠式碗江西省博物馆
明永乐白釉带盖豆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出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
清代白釉瓷胎中的铝含量普遍大于25%。普遍在30%左右,到此时,瓷胎中瓷石与高岭土已经形成较成熟的配比,高岭土的不断引入,使瓷胎中生成较多的莫来石,接近现代日用瓷的强度。
清康熙青花松竹梅纹诗句观音尊故宫博物院
由于瓷石用量减少而使瓷胎中石英的含量减少,胎的膨胀系数也越来越小,胎制性能更加稳定。同时由于烧成温度的提高和还原气氛的加强以及原料的选择和处理的精益求精使得这些瓷器具有很高的白度和透明度。这些性能的提高对景德镇瓷内在和外观质量改进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白釉瓷釉成分
釉主的要成分
景德镇瓷釉的原料主要是釉石与釉灰。釉石属微风化或浅风化瓷石的一种,钾、钠助熔剂含量较高;釉灰是石灰石与狼萁草经过煅烧、反复煨烧、淘洗、陈腐等复杂的工艺后得到的釉料,钙助熔剂含量较高。
北宋青白釉贴花执壶湖田窑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景德镇白釉瓷的化学组成变化主要是其中CaO含量的变化,随着时代的顺延,CaO含量越来越少。从早期五代和宋代瓷釉中CaO含量为15%左右降低到元、明时期的5%左右;到清代则降低到4%。与之相反的是,K2O和Na2O的含量则随之增加。
元代青白釉贴花鼎式炉樟树市博物馆
不同时期釉的成分含量
五代和宋代白釉瓷中的熔剂主要是CaO,所以仍是钙釉。到了元、明时期,釉中的K2O及NaO已和CaO共同起熔剂作用,有时比例会更多,因此分别称之为钙碱釉和碱钙釉。
明永乐甜白釉中的CaO仅有2%~3%,而钾钠含量均高于7%,是目前景德镇白釉瓷釉中钙含量最低,钾含量最高的瓷釉品种。可见永乐创造的甜白釉是空前绝后的“一代绝品”。
明永乐白釉浮雕莲瓣纹束腰三足座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出土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
景德镇白釉质量的改进是靠在釉的配方中减少釉灰的用量实现的。釉灰用量的减少可提高瓷釉的烧成温度,同时由于釉石用量的增加,引入更多的钾钠,以增加釉在高温时的粘度,增厚釉层。
3.
烧制工艺
成型工艺
圆器:手工拉坯,即利用泥坯在陶轮上用手拉制,一次成型,主要器物有碗、盘、碟等。
琢器:手工拉坯、再用坯泥和泥浆粘合,制作的器物有瓶、罐、壶、炉等异形、大件器皿。
窑炉
龙窑、葫芦形窑、马蹄形窑
景德镇在元末之前所使用瓷窑可能是龙窑,它和我国南方早期使用的龙窑十分接近。到了明代早中期和中期就出现了葫芦形窑和马蹄形窑。待至明末清初就出现了蛋形窑。
平剖面图:湖田窑址的元代后期龙窑(a);
明代早中期的葫芦形窑(b);
明代中期的马蹄形窑(c)
图:景德镇窑示意图
装烧工艺
五代:支烧、垫柱;
宋代:漏斗状匣钵(一匣一碗),支圈代覆烧,垫饼
元代:桶式(覆烧或仰烧迭烧)和漏斗式匣钵(一匣一碗),细沙垫烧;
元以后:桶式匣钵(安放瓷胎内罩)
(a)五代支钉迭烧(b)宋代初期装匣仰烧(c)宋代中期装匣支圈覆烧(d)宋代后期支圈代匣覆烧(e)元代装匣迭烧和仰烧(f)元以后垫饼装匣仰烧
宋代中后期,在吸取定窑装烧工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而采用的有匣和支圈代匣覆烧工艺,是景德镇装烧工艺的第二次突破性进展。
南宋青白釉刻划钵芒口墓葬出土樟树市博物馆
烧成温度
火照:把烧成瓷器相同的原料制成或是用被烧器皿生坯的碎片放在窑内的适当位置,待烧到接近止火时取出验证瓷器是否烧好,以决定止火时间。
烧成时间约为24~36小时。
温度
五代、宋代:℃左右;
元、明时期:℃左右;
清代:℃~℃左右,℃为止火温度。
一般窑的前部温度较高,后部温度较低,根据所烧器皿的情况,安放在不同的窑位。
南宋青白釉鹤鹿仙人像墓葬出土江西省博物馆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dezhenzx.com/jdztw/5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