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窑说瓷景德镇各时代陶瓷的釉面特征

不同时代古瓷釉面的共同特点是:温润如玉,肥如堆脂,青白闪黄,多有橘皮。古瓷釉面除以上总的特征外,景德镇各时代的釉面又有各自的特点,如:

宋代的影青釉,青中闪润绿、光亮透明度强,如水似玉。另一种釉面为青中闪黄,多欠烧,透明度较差,似定窑产品,故有“南定”之称。元代的影青釉是青中闪绿,青色较宋影青深,透明度不及宋。

元青花釉是在影青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有青亮、透明的影青釉特点,但橘皮比影青重,釉的流动性、透明度比影青釉差。

洪武青花釉有白中微青、青中带黄、黄中偏灰的色感,似元卵白釉状,透明度比元青花釉差,釉肥厚、明亮,像打了一层蜡似的。是以长石为主的碱釉,主要助熔剂为钾、钠,钙的含量从元青花釉的10%上下下降到5%左右。

永乐青花釉为淡青白色,光洁肥润,有橘皮,但不如宣德釉面的橘皮明显。

宣德青花釉除具有永乐特征外,橘皮最为普遍和严重,肥厚油腻,但透明度较差。

成化釉面以十分肥润为其特色。羊脂白玉感很强,是任何时代不可比的。主要原因是坯、釉土原料好,用的是优质“御土”,淘洗精细,釉中助熔剂钾、钠、钙的含量高。

弘治、正德釉面青白中闪淡灰黄,青色多比成化深,肥润不及成化。

嘉靖、万历釉青绿色加重,与回青料色相得益彰。晚明釉青色也较重,不及明中期光亮肥润。

顺治、康熙民间青花精品,釉面具有白、薄、透的特征,且不失其肥润。釉面多有针孔,尤以器足底与瓶罐器内严重。

雍正斗彩追求成化风韵,但不及成化肥润;青花追求宣德风格,釉面青白多橘皮。

乾隆釉青白、肥厚,橘皮较重,追求宣德官窑青花特色。

乾隆以后,釉的肥润、光亮度比前朝差,釉普遍较薄,有质量下降趋势。光绪、宣统的白釉,器底多“波浪釉”,主要是釉的配方较“硬”,施釉采用吹釉法,烧成温度欠缺等原因所致。

民国时吴霭生的白釉,称为“猪油白”,白如玉、肥厚油腻如堆脂,当时名家(如珠山八友等)多用此白胎画粉彩精品。

——节选自黄云鹏《黄窑说瓷·古陶瓷辨真伪要点》

赞赏

长按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副作用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那里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dezhenzx.com/jdztw/506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