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拍合院一座艺术的精神家园
古人说“道以成器,而器以载道”,意思是每一件器物的背后都有一套严谨的道理。处在今天这个提倡快速消费的工业产品社会里,我们生活里的物品是以被迅速消耗为目的而设计生产的,这与古人生活的原则和理念完全相反。中国数千年以来的农耕生活所产生的物质文明,其本质其实是一整套对于生活与生命的体验感悟的智慧,被巧妙地运用在了各种器物之上。
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是一个中国乃至世界文明文化中独有的阶级,他们是中国传统与经典文化的设计师、建筑工、评论家和继承人。他们是道德礼乐的制定者,也可能是离经叛道的破坏领袖;他们是精神境界的倡领者,也可能是风花雪月的糜烂份子;他们是文化品味的创造者,也可能是怀才不遇的落魄之徒。而对物质文明的感悟与创造,从明代中晚期开始,江南一带的文人雅士们,将“玩”这个字,推上了空前绝后的境界。
本次北京华艺《合院》专场中,鼎炉熏香,甁花芬芳,洞石嶙峋,古佛湛然,既有枫丹白露的史前白砂石,也有乾隆宫廷精雕细琢的白玉山子,中西合璧,荟萃古今,在物态环境中构建一种人格理想与重现精神境界,寓物于情,不正是中国独有的文人文化的追求与价值观?
清乾隆松石绿地胭脂红彩描金云龙纹双耳三足鼎式炉
「大清乾隆年制」胭脂红彩篆书横款
H:24.2cm
RMB:2,,-3,,
来源:
香港佳士得;
仇焱之旧藏;
伦敦苏富比拍卖,年12月16日,第号
香港苏富比拍卖,年5月19日,仇炎之抗希斋收藏珍品,第号
华艺国际(北京)首季拍卖会拍品
本座鼎式炉最珍贵特殊之处,就是用了胭脂红彩描绘云龙纹,胭脂红彩位列清宫珐琅彩组别,预示了这尊香炉的地位与级别。胭脂红彩于清代康熙年间从欧洲国家传入我国,其也称「金红釉」,使用金作为红料呈色剂,其呈色根据烧造时掺入黄金的多寡而有深浅之分,含金量越高,胭脂色越浓。由于清早期此釉是进口的,且须掺黄金,当时就十分昂贵,没有被御厂普及使用,属珍稀之品。至乾隆朝,胭脂红地粉彩瓷器不计工本,极尽精巧繁复之能事,故一直为藏家所珍爱,备受推崇。胭脂红一直为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垄断的技艺,康雍时期制作的绝大部分均为玲珑小巧的杯碗盘碟,偶见茶壶类小型器皿。到了乾隆时期,因为需求量大增,胭脂红才向景德镇扩散,在唐英的督造下大放异彩,乾隆窑开始烧造中型大型的立件,本尊鼎式炉应为乾隆早期的杰作。
乾隆皇帝笃信佛教,宫中盛行礼佛仪式,各种佛事用品制作颇多。本品为佛前五供之首,与一对花觚和一对烛台同置于佛龛前以作供奉﹑祭祀所用,位列中央,品级不凡。本件清乾隆松石绿地胭脂红釉描金云龙纹鼎式炉胎体厚重坚致,造型端庄大方,直边平沿口,短束颈,球状腹,圜底,蹄形三足,肩置对称冲天大耳。器外壁和内壁满施松石绿釉,匀净厚润
器身描绘胭脂红釉纹饰:口沿回纹,颈部如意云纹,腹两面主题纹饰绘正面龙戏珠纹,层次清晰,绘画高超,所绘龙为五爪龙,龙身雄健壮硕,爪牙锋利,富有生气,在云纹的衬托下更具气势;三鼎足饰如意云纹。整器绘画精细,一丝不苟,布局繁缛而不失秩序,处处彰显乾隆彩瓷之华贵与堂皇。口沿外侧描金边框内以胭脂红彩书写「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横款,篆法规整,结构严谨。
松石绿釉地配胭脂红彩的手法是乾隆窑的创新制作,这两种别出心裁的釉色组合创造出奇异瑰丽的宫廷气象,在视觉上营造出清雅瑰丽的效果,与雄浑古朴的鼎式器型,形成一种精妙的平衡,充分显示出乾隆窑丰富大胆的创新想象力与已臻炉火纯青、随心所欲的窑烧技艺。但这种令人惊叹的配色创作似乎仅仅制作了极少量的作品,据目前考证所知,本尊香炉为传世仅见者。此炉同类品可参见故宫博物院藏,胭脂红地粉彩缠枝莲托八宝纹三足炉,其形质、工艺、纹饰与本件作品相似,刊于《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资料选萃·卷二》,页、;另有一例可见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同类品,其馆藏除胭脂紫地外,亦有白地粉彩者入藏。另费城艺术博物馆藏绿地粉彩莲托八宝鼎式炉,皆可与本品互为参照。
清乾隆茶叶末釉弦纹衔环铺首衔环耳大尊
「大清乾隆年制」款
H:52cm
RMB:1,,-2,,
来源:
1.原山中商会经理长谷先生(HisazoNagatani)旧藏
2.芝加哥著名收藏家梅耶伉俪罗伯特·B·梅耶(RobertB.Mayer)与妻子碧翠斯·C·梅耶旧藏(Beatrice‘Buddy’CummingsMayer)。
展览:
年5月-年1月,明尼阿波利斯,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借展
华艺国际(北京)首季拍卖会拍品
本品造型源自汉代铜器,乾隆时期《西清古鉴》卷二十录有“周兽环壶七”图样,其造型、壶身弦纹、铺首形制与本件作品类同,可资参阅。结合本件作品造型、工艺、烧造品质尤其款识特征考虑,结合相关史料、档案记载,可确定拍品当属督窑官唐英于乾隆三年奉旨以宫内相关器物为样本,精心督造而成。由清宫《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述可知,本品即为“厂官(釉)放大兽面双环大汉尊”,而其中“宣窑放大兽面双环大汉尊”,所指即为传世乾隆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纹大铺首尊。后者在乾隆一朝多有烧造,而前者则仅见于乾隆早期制品。两者形制、尺寸略有差异,均仿自上古铜器,故曰“大汉尊”。结合相关传世实物考虑,其造型、品种、款识等具体年代特征均高度一致,非常鲜明。
尊,微侈口,短頸,豐肩,兩側貼獸首銜環耳,腹上豐下斂,圈足外撇。肩頸交接處、腹部中央、下段各有凸起兩道弦紋;全器施茶叶末釉,釉面肃穆沉着,釉面瑩潤,胎骨略厚。足內滿釉,模印「大清乾隆年製」三行六字篆款。置于厅堂陈设,既可“抒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又达到了“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艺术境界。御窑茶叶末釉应始烧于雍正朝,融仿古和创新于一体,当时称为“厂官釉”,呈色追求仿上古铜器及金铜效果;又因其釉色黄绿糅合相间似茶叶细末,故名。绿者称茶,黄者称末,有茶有末,意趣盎然,古朴雅丽,灿若金铜,极具陈设效果,颇受皇家审美所青睐,被奉为宫廷陈设佳器。
本件作品为乾隆御窑单色釉精品大器,仅见于乾隆早期烧造,故存世品颇为罕见。类比一例纹饰、大小相同一件仇炎之旧藏,售于香港苏富比9年10月8日,编号。另有一例大小尺寸相若作品,售于香港苏富比年秋拍,编号。另可比对一例纹饰器型相同、尺寸异同的清雍正朝茶叶末釉弦纹辅首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收录于《故宫清瓷图录》,图例编号。
清乾隆窑变釉如意耳盖碗尊
S:21.9x12.5x12.5cm
RMB:,-,
来源:
美国纽约著名银行家亨利·戈登·马尔康HenryG.Marquand(-)旧藏,后家族递藏
美国著名银行家、慈善家、艺术赞助人亨利·阿诺德HenryH.Arnhold(-)旧藏
纽约苏富比年3月21日,编号
华艺国际(北京)首季拍卖会拍品
据《清文件》记载,清雍正六年()皇室派驻景德镇御窑厂的内府员外郎、陶务佐理唐英协理景德镇御窑厂窑务,七年()会同幕友吴尧圃“杜门,谢交游,聚精会神,苦心竭力,与工匠同其食息”,终于熟知了“物料、火候生克变化之理”,经反复实验,雍正十三年()“新得窑变”。由此,仿古的铜红窑变釉,从造型、装饰到釉色各方面获得可控的突破,制器烧窑渐趋完美。清雍正、乾隆时期,窑变被视为一种祥瑞的象征。据《南窑笔记》记载,清代生产窑变釉,入火使釉流淌,颜色变化任其自然,并非有意预定为某一种色泽,但基本已掌握了窑变釉的规律。
本品瓶唇口,长颈,颈饰双云耳,折肩收腹、圈足外撇,因其从腹部分开,上下扣合而成一体,形似盖碗,故称「盖碗尊」,是清代官窑的典型器。全器通体施红、蓝、白相间的窑变釉,蓝紫交融于身,口、耳等处因釉汁流淌而呈现特有的月白色与蓝色,斑斓无比,纵横变化,颇有意蕴。足底为酱黄色釉,落「大清乾隆年制」篆书刻款。
比较诸家收藏之相似件,首都博物馆藏之例,见《官窑名瓷》,台北,年,页。著名单色釉收藏家,美国E.T.HALL家族珍藏之另一件作例,售于伦敦苏富比6年7月12日,编号。日本茧山龙泉堂,与日本细川家族旧藏一例,展览于《细川护贞コレクション展II:清の磁器.波斯の陶器》,熊本县立美术馆,熊本市,年,编号53,后售于香港苏富比,年10月8日,编号。可资比较。
清雍正斗彩夔龙双联盒
「大清雍正年制」单行篆书款
L:9.8cmH:3.5cm
RMB:,-,
来源:
伦敦苏富比5年11月日,编号
华艺国际(北京)首季拍卖会拍品
盒呈双联圆形,盖身子母口关合。盒身外壁对称勾画夔龙纹,各以黄绿二色相间绘成。盖面以青花绿彩绘相交双圆,双圆中心各饰一夔龙,看似两枚铜钱,极具趣味。所饰夔龙张口长鼻,圆睛突出,尾部生花,形象奇特,耐人寻味。盒盖外壁以同色彩料绘花蝶纹,其布局清新疏朗,设色丰富,填色准确,青花明亮静恬,红彩纯正匀净,绿彩娇嫩青翠,黄彩明快润泽,诸彩交映出淡雅柔和、臻于至美的内廷恭造风格。其型轻盈优美,修胎极为规整考究,胎釉浑然一体,丽质非凡,为一件不可多得的斗彩佳器。
清乾隆白玉素盘(配木座、原木盒)
D:27.2cm
RMB:1,,-1,,
来源:香港佳士得
华艺国际(北京)首季拍卖会拍品
玉乃石之美者,色阳性润质纯为上品。玉的文化就是中国七千多年的文化,它是唯中国深奥的一种特殊文化,它充溢了中国整个的历史时期,丰富多彩,光怪陆离,足见中华民族爱玉至深至诚、至迷至痴。因此而形成了中国玉人传统的用玉观念,这就是尊玉、爱玉、佩玉、賞玉、玩玉。玉之润可消除浮躁之心,玉之色可愉悦烦闷之心,玉之纯可净化污浊之心,所以君子爱玉,希望在玉身上寻到天然之灵气。
清代制玉一度大盛,缘于国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人文象征意义,取之于自然,琢磨于帝王宫苑的玉制品被看作是显示等级身份地位的象征物。如此件白玉盘撇口,敞腹,尺寸大,玉质白皙匀净。器壁较厚,周身光素无纹,尽显玉质无瑕之纯美。玉作圆如皓月明空,盈盈圆圆,葆光英英。古有云:‘良玉不琢’,因其玉质本身完美无瑕,因此不饰一纹,保留天然美玉本身洁白纯净、莹润光泽之质,线条规整,抛光细腻,最费良工,实乃清代玉盘之大作。
清乾隆白玉瑶池祝寿山子(配木座)
H:18cm
RMB:,-,
来源:香港佳士得,编号
华艺国际(北京)首季拍卖会拍品
此件作品以大块白玉随形雕作玉山,山石块垒,层次分明。正面雕刻近山顶处,山崖横出,其上仙鼎妙香,王母手捧如意倚石而坐,其后二侍女捧经而立;山腰上,一仙人双手捧一硕大仙桃拾级而上,身后桃树桃实累累;山脚下,二仙人驾鹿而至。玉山背面雕刻流云飞瀑布,一仙人手捧葫芦仙药站立云端,两仙人观瀑而语。作品小器大样,布局丰满,雕刻流畅,烤色自然,为清代宫廷玉雕之佳作。
清代以来,玉路随着西域平定而逐渐相通,宫廷之中得以充足的玉料供应,玉雕作品从而盛行发展,玉山子即代表了明清时期玉雕艺术的最高水平,多用山水人物、亭台楼阁、花卉等题材,是文人书房中常见之雅设。拍品玉质致密莹润,用料颇奢,取山之势,随形而制,整体布局合理,工艺考究,所雕弧面一律打磨精到,圆润光滑。雕琢线条皆一丝不苟,条条分明。除彰显玉石本质的美之外,又兼表达了艺术的完整性。雕刻举重若轻,以刀代笔,在白玉中再现绘画中的三远之法:平远、深远、高远。山水是古来文人所钟情的题材,南朝的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有言: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此白玉山水山子,澄怀味象,可谓正得此心。然则这本是在山水绘画中才能做到的极致,却能在一件玉器体现,更见作品之神乎其神。
清乾隆「乾隆年制」白玉碗(配木座、原盒)
D:11.9cm
RMB:,-,
来源:
伦敦邦瀚斯,编号,意大利重要私人收藏,入藏于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并由其后人保存迄今
华艺国际(北京)首季拍卖会拍品
碗玉质晶莹剔透,撇口,深腹,圆足,造型简洁规整。玉质上乘,光素平滑,做工一丝不苟,口沿起线规矩,简洁有力,虽未落款,但从玉质、琢工、形制、抛光等方面来看,可为乾隆时期玉制典范。是器,造型柔美,清雅。兼具欣赏,实用价值。碗身光素无饰,以突显玉质之美。玉碗内外弧度圆润优美,线条婉转流畅,可见雕琢工艺之精巧。底足刻「乾隆年制」四字隶书款。乾隆十六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文件》的记载中有拍品此类物之陈设、配座记录,且清乾隆年间规定,仅皇太后、皇后可用“玉盏金台”一副,而其它等级的人皆不配用玉器。由此可见,玉碗颇受皇家喜爱,为宫廷御用器,不仅数量少且有较高的等级限定。
扫码查看华艺国际北京首拍电子图录
滑动查看华艺国际联系方式
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部)
客户86--87608
客户投诉:86--87559
媒体公关:86--87540
财务结算:86--87585
联系邮箱:hollysgz
infore.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dezhenzx.com/jdzjt/10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