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瓷器的种类这么多
景德镇陶瓷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瓷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薄胎瓷,人称神奇珍品,雕塑瓷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景德镇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景德镇有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
1青花瓷景德镇青花瓷创烧于元代,是以色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经高温烧成,釉色晶莹、透彻、素静、雅致。青料溶于胎釉之间,发色青翠,虽色相单一,但感觉丰富。青花瓷经久耐用,瓷不碎,色不褪。2粉彩瓷粉彩亦称软彩,是瓷器的釉上装饰,白清康熙晚期开始,到雍止、乾隆年代,益臻完善。其制法是:先在白胎瓷器上勾出图案轮廓,再堆填色料,在摄氏七百多度的温度下烘烧而成,颜色柔和,画工细腻工整,有国画风味。又有浮雕感,画面充满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有以中国历史故事和神话为主的人物,有秀丽多彩的山水,有栩栩如生的花鸟翎毛,有工整对称的几何图案等。3颜色釉瓷用“万紫千红”来形容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的颜色釉,那是非常恰当的。不仅红紫,不论什颜色都可烧制,红为火焰,绿为春水,蓝似青天,黑为墨炭,是瓷器中最富神秘色彩的艺术品。4玲珑瓷玲珑瓷是在瓷器坯体上通过镂雕工艺,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然后以釉烧成后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观,被喻为“卡玻璃的瓷器”。因为“玲珑”的本义就是灵巧,明彻、剔透,所以以玲珑称这种瓷器是非常确切的。
玲珑瓷也有很悠久的历史,所以也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玲珑瓷往往配以青花图案,叫青花玲珑瓷。这种瓷器既有镂雕艺术,又有青花特色,既呈古朴、又显清新。解放后的玲珑瓷得到迅速发展,产品除中西餐具、景德镇茶具、具、景德镇咖啡具、文具等日用瓷外,又精制成各种花瓶、各式灯具等陈设瓷。近几年来,更发展为彩色玲珑、薄胎玲珑皮灯等非常精美的工艺美术瓷。
5雕塑瓷景德镇雕塑瓷预名思义就是通过雕塑而烧制成立体陶瓷的艺术品,简称瓷雕。它的制作需经模印、锒嵌和镂、堆、塑、雕刻等多道手工工艺操作自经高温烧炼才能完成。由于操作的方法不同,可分为圆雕、堆雕、镂雕、浮雕、雕镶、雕刻等种类。每类雕塑都有自己的特色,从陈列美术品到日用生活器皿以及玩具等都可通过使之具有诱人的艺术魅力。
景德镇的陶瓷雕塑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隋代就有狮、象大兽进献皇宫。两宋时期吸收陶、陶马、石刻、泥塑等雕塑艺术提高技艺。明代出现许多精雕细刻的瓷佛像,颇负盛名。清代的镂空转心瓶,公道杯等都是著名的瓷雕产品。
6薄胎瓷薄胎瓷又叫“蛋壳瓷”,也叫“脱胎器”,因为它薄为蛋壳,轻若调纱,厚度只有0.5毫米,是驰名中外的又一传统名瓷。由于其薄,制作难度很大,技术要求很高,修坯时刀力安平稳均匀,轻重适宜,操作时甚至要凭耳听手模来测走厚薄,稍有不慎就坯胎粉碎,前功尽毁。
景德镇的薄胎瓷也是源远流长,始于北宋的影青瓷,那时就“滋润透影,薄轻巧”。到了明代吴昊十九的“卵杯”、器质就非常高超,确实是充分体现景瓷“薄为纸”的特点,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觅销”,确实有这种强烈的感觉。解放以后,薄胎瓷有新的发展,产品大而且有粉彩薄胎瓷,还有青花薄胎、玲珑薄胎、色釉薄胎、不论薄度、白度、透明度都超过历史最好水平。
7釉里红瓷与青花瓷同时期,元代的景德镇瓷工还发明了,这也是一个重大的创新项目,可以说与青花瓷是一树绽开的两支并蒂花。
釉里红瓷是以铜红釉(氧化铜)在瓷胎上绘制蕴含纹,然后自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烧成后,纹饰在釉下呈现红色,柔和美观。釉里红的制作是均窑紫红斑釉变而来的。钧窑的紫红斑纹原为自然形态,其形有的象蝙蝠,有的象鱼,其后渐次为人工所控制。
釉里红常常与青花配合装饰,称青花釉里红瓷,或叫青花火紫,形成一种别致的装饰纹样。由于烧制难度较大,元代的产量不多,留传器物也很少。现存的一件标有“至元戊寅”铭款的青花釉里红瓷器,是元代釉里流传至今的珍品。
景德镇特有扒花工艺在景德镇的各类名瓷中,粉彩最为美艳多彩,而粉彩瓷制作中的扒花工艺是景德镇的特有工艺。
粉彩瓷制作中的扒花工艺更是细腻妙绝,令人羡艳。
扒花,又叫粉彩轧道瓷,创始于乾隆早期,它是借鉴瓷胎画珐琅制作工艺而创造的釉上彩品种。扒花瓷器的制作工艺繁琐,把粉彩和轧道的工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珠联璧合。
清嘉庆-道光蓝地轧道开光粉彩花卉纹小碗一对
清宫内务府记事档中称其为“锦上添花”,景德镇艺人称之为“扒花”。
由于扒花工艺复杂、成本高,因此成品率非常低,古时只有皇家及王公贵族才能享用。
精美的艺术品往往伴随着复杂的生产过程。
扒花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其制作过程也相当复杂,
往往丝毫的瑕疵就会使瓷器沦为废品。
制作粉彩扒花瓷,要经过四次烧造,
第一次是烧制陶瓷白胎,
第二次是在白胎上刷一层釉料,再以扒花工艺扒出花纹,再进行烧制,
第三次是在烧好的瓷胎上画出线条或图案,填充好花鸟、山水的不同颜色,再进行烧制,
第四次是在瓷胎顶部或底部描上金粉进行装饰,最后烧制出成品。
扒花不能打底稿,从起笔到收尾要一气呵成,花纹要大小一致,布局均匀,不能出丝毫差错,也不能在瓷胎上留下空白。这需要积累多年绘画功底才能做到。
扒花工艺也极为耗时,一只高5厘米、直径6厘米大小的杯子,师傅需要连续扒花四五天才能完成。
在工作坊,我们可以看到扒花匠师,凝气静神,手中拿着扒花针,低着头,一针一针在釉彩上做着精细的刻画。手心相应,专心致志,稍有偏差,就会导致瓷器报废。
扒花瓷器远看并不显著,近赏方能发现它所勾画出的繁花似锦。尤其是在灯光下细细审看,发现非同寻常的工艺之难,技艺之巧,令人陡生赞叹。
名城汇花鸟市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dezhenzx.com/jdzzx/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