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新生万物将中国风吹到巴黎
新华财经北京5月15日电(记者王涛王媛媛)中国的传统产业正经历着从生产加工到创造品牌的转型,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为中国的品牌赋予灵魂”。“中国是世界的制造工厂,过去我们可能是去替别人贴牌加工,今天我们在思考为什么不能创造自己的品牌,而品牌创造的关键就是赋予它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这就要从中国的传统当中转化而来。”近日,在中法文化旅游年活动如火如荼举行之际,知名媒体人、阳光媒体集团董事长杨澜接受了新华财经记者专访,分享她近年来在非遗传承和中国品牌创新与出海的新收获。
据悉,由阳光媒体集团、中国国家品牌网联手打造的“新生万物——中国非遗与当代设计展”目前已被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纳入中法文化旅游年框架,成为文旅年官方项目。展会将于7月5日-7月20日在位于卢浮宫西翼的法国装饰艺术博物馆举行。
非遗“活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简称“非遗”,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共收录项遗产项目,对应于个国家。其中,中国列入共计43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对于本次“新生万物——中国非遗与当代设计展”的策展契机,杨澜表示,“这不是突然而出来的一个事情,不是突发奇想”。近几年,杨澜参与制作了多档与非遗传承和焕新相关的节目,如《匠心传奇》《新生万物》《中国礼·陶瓷季》等。从富春茶点到景德镇陶瓷再到探秘苏绣,她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在一针一线、一丝一缕的传承中,她深刻体会到“中国非遗技艺的博大精深以及巧夺天工之处”。
杨澜认为,今天的传统在当年都是创新。“拿陶瓷来说,在多年前,中国人用普通的木柴和砖窑可以烧出度的高温,在当时绝对是黑科技,欧洲人怎么也想不出来陶瓷如何够烧而来。”在南京体验如云锦织造时,杨澜也有一个惊奇发现:中国的织锦技术使用的是世界比较领先的古代二进制,当地设计师用一个小格子画设计稿,画完以后用结绳记事的方式把稿子编制起来,再将结绳放到二层织机上,由上层织工一点点把它释放到下边的织机上。“两位织工可能都没有见过最初的图案究竟是什么样的,但是当他们通过二进制的方式,把结绳慢慢释放再编织起来的时候,居然毫厘不差。”杨澜认为,这是古代科技的魅力,也是古人空间想象能力的一个见证。
在此前播出的电视节目《新生万物》中,杨澜作为发起人,力邀文化老友和新锐设计师共同走进多项国家级非遗技艺:花丝镶嵌制作技艺、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茶点制作技艺(富春茶点制作技艺)、苏绣、竹编(瓷胎竹编)、白族扎染技艺、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玉雕(北京玉雕)以及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洋河酒酿造技艺)。用年轻时尚的方式,多维立体的角度,丰富深度的表达,使得非遗文化不仅“活下去”,更要“火起来”。
“我们不仅去和这些非遗传承人学习这些技艺,同时我带了一批年轻的当代设计师跟我一起去练,在这种传承和讲述非遗传承人的人生故事的过程当中,新的设计师们也有了更多的灵感和启发,他们创造了一批文创和当代产品设计,这给我很大的信心,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是非常有生命力的。”杨澜表示。
中国风走出国际范
针对现在的“国潮热”“国风热”的现象,杨澜认为,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年轻人对文化归属感和身份认同的需求”。“国潮”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符号、形象和理念,而时下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dezhenzx.com/jdzxw/14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