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青花瓷
景德镇青花瓷是我国传统的名瓷之一,青花瓷作为特色江西产物在景德镇被当地人称为人间瑰宝,同时也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起始于唐宋时期,成熟于元代,明清两代是它的高峰期。
青花瓷又被称作白地青花瓷,常被简称为青花,是我国的主流品种之一。青花是运用天然钴料在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的,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摄氏度的高温下一次烧制而成,使色料充分的渗透在坯釉之中,呈现出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显得幽倩美观,明净素雅。
青花也是我国最具有名族特色的瓷器装饰,是釉下彩的一种,也是我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
而景德镇的青花瓷在原料、工艺以及设计等等领域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从元代青花瓷一直流传至今,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特色江西中独有的文化。
唐代的青花瓷是它的滥觞期,目前能看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碎片二十余片,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且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判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
从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其青料发色浓艳带有结晶斑,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
宋青花经过了唐青花的初创期之后并没有迅速的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到目前为止,我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
这十余片宋青花瓷片,都是碗的残片,胎质有的较粗,有的较细,纹饰有菊花纹、圆圈纹、弦纹、线纹等,青花发色前一处的较浓、发黑;后一处的较淡,发色较黑者,应是外罩透明釉太薄的缘故。
成熟的元青花出现在元朝时期的景德镇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和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
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强,其使用的青料包括国产料和进口料两种:国产料为高锰低铁型青料,呈色青蓝偏灰黑;进口料为低锰高铁型青料,呈色青翠浓艳,有铁锈斑痕。
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
青花瓷在各时代都有其不同的特点,现代的青花瓷既传承了古代的精巧工艺,又有创新,从功能上分,现代青花瓷大致可分为三种:日用瓷、仿古瓷、艺术瓷,在装饰形式上,青花还经常与釉里红、颜色釉、粉彩、古彩、新彩、玲珑等形式结合起来。
相互衬托而形成青花斗彩(瓷器上的蓝色部分先直接在胎上施青花釉并留白,上釉烧成后再用釉上彩料彩绘其留白部分,最后再次入炉烘烧)、青花釉里红(以氧化铜在瓷胎上绘制图纹后施以透明釉,并在高温还原焰中烧成,纹饰在釉下呈现红色)等种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dezhenzx.com/jdztw/10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