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跟着明式家具研究把玩传说中的
小编说:
广州公益阅读是一个倡导多元化的公益阅读推广平台,我们致力于“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生活中处处皆学问,日常细节也可以“阅读”的态度去细细品味。
这一次,致力于保存传统文化,将古典美学与现代生活勾连起来的“云上沙龙”则带来一个将传统文化的美学理念延续至现代日常生活的主题,从明式家具的榫卯入手,去找到一种保持古典人文气息又能适应现代生活的平衡。
榫卯,读作sǔnmǎo,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这是我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今天的主讲嘉宾是戴学锋,他先介绍了自己从事建筑及古代家具研究及制作的心路历程:
“我原来是做建筑的,也一边拍摄和速写。十几年前去了江西景德镇做真如堂山谷的建筑,认识一些80后的年轻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让我震惊,所以,我在更直观的环境下,一边搞建筑,一边接触传统文化、接触家具。我注重一边做,一边学。所以,今天我想把我喜欢的一些东西介绍给大家。”
戴学锋开场就特别推荐了王世襄著的《明式家具研究》一书。据他介绍,王世襄是明式家具的收藏大家,不过,明式家具收藏只是民间的一种爱好,并没有完全成为一个体系。
▲《明式家具研究》,王世襄编著 ,袁荃猷制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广州图书馆馆藏信息:
TS/北楼科学技术图书区
在这本书里,王世襄用几十年的时间把明式家具及研究做了一遍梳理,特别是黄花梨系列的研究,做得很系统。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经济最困难的时候,王世襄也一直坚持做这件事,他还有另外一本书,叫《明式家具珍赏》,把明式家具在民间分散的收藏变成一种系统的体系,例如在类别上,把明式家具分为椅凳类、桌案类、床榻类、柜架类和一些杂件类,这种对明式家具的分类也得到业内认可。
▲戴学锋将《明式家具研究》一书和榫卯结构实物带到讲座现场
在对明式家具的研究中,王世襄对榫卯的结构理解得非常深入,并与北方的工匠有深入交往。对整个明式家具的做法、材料、名称等,王世襄都做了长期的调研。所以,在关于古代家具的研究中,《明式家具研究》算是一本基础工具书。
例如,书中讲到圈背椅,古代是没有实木弯曲技术的,如果要制作一个完整的背圈,需要将一个厚板切割成三节,再对接起来,形成一个完美的曲线,中间就有两个驳接点。这就是传统的“插削”做法,到现在为止,实木家具行业还是这样做的。
▲榫卯中的“插削”
还有另外一种,很有符号性特点,就是我们的桌腿和桌面结合的部分,如果只是简单地粘合,就不牢固,很容易摇晃。但通过插肩榫的形式,就能增加45度的支撑,也完成了美的线条。所以我们说,明式家具,它的结构与形态是一起生成的,它的美存在于结构的细节里面。
▲戴学锋在讲解插肩榫
插肩榫,牙头要支撑侧向面,把腿和桌面连成一个牢固的连接构件。所有古代中国的木结构,包括建筑的布局,木头之间的力都是在榫卯结构里面生成的。
榫卯和钢结构及水泥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柔性结构。戴学锋表示,在他看来,中国人是刚柔结合,而不是完全刚性。刚性的东西到了一定程度会断掉。而柔性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会化解极端的力。那么,从文化上来说,这是可以有很多联想,所以中国人的文化是刚柔并济。
粽角榫,我们桌腿的三边连接部位。中国家具的美,让我们看到许多华丽、繁琐的地方,但明式家具就有素、简之美。这种榫成型之后,按王世襄的说法,就像我们包的粽子,所以叫粽角榫。
粽角榫示意图
有一些老家具,觉得很巧妙,想不出来它是怎样做出来的,以为就是切割45度,把它钉起来就算了,实际上不是这个样子的。明式家具流传至今已经有几百年,是因为有很好的结构和做法。
此外,《明式家具研究》的重要特点就是把明式家具做了一次美学鉴定。对于明式家具,要看它的底蕴和美,需要以审美观念去评价,而不是以木头很昂贵、做工很精细和有华丽的外表来判断它的美与否。
书中有一个章节是《明式家具的“品”与“病”》。这一章类似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对中国诗词的评价,通过“品”来定义中国诗词的意境,而王世襄先生也做了类似的尝试,“品”是明式家具的优点,“病”是明式家具的缺点。“品”也分为简练、淳朴、清新、典雅等。“病”就是毛病,不好的地方。按照这个标准,现在红木市场上大量家具都可以归为“病”,繁琐、累赘、牵强、臃肿等等。这本书是最值得读的关于明式家具的一本书。
另外,戴学锋也介绍了关于中国古代家具研究的另外几本书:
《传薪,中国古代家具研究》,陈增弼著。
书中有若干案例介绍了宋代的家具。明代家具是在唐、宋代家具基础上传承发展而来。宋代家具非常具有文人色彩,很美,但它有些结构过于纤弱,因此现在基本看不到宋代家具了:一方面和材料有关,例如宋代的一把折背椅,它的靠背与后腿的连接,三边对齐,很好看,但不能耐久。但明朝则有黄花梨等进口材料,可以经久如新;另一个方面,宋代家具美,但在工程学方面,如牢固性等,还没完全成熟。而到了明式家具,则把榫卯位置全部错位了,就是榫和榫之间不会集中在一个位置。
其实,明式家具是在宋代家具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明式家具二十年经眼录》,伍嘉恩著。
本书介绍明式家具的一些经典样式,家具的形制、款式都非常标致,可以让我们对明式家具有更感观的认识。另外戴学锋也推荐去上海博物馆,这是国内唯一一家明式家具陈列馆,里面的家具都是明式家具的经典之作。
《明式素工圆方形制》,秦一峰著。
所谓素工,就是没有雕花等装饰的家具,非常简单,也是明式家具的顶峰。这些家具都是民间家具,但不亚于黄花梨的作品,明式家具也有素雅、极简的美。
此书最主要的特点,是强调数的关系。在美学里有一个观点是,美不仅是外在的,它与事物内部的理性结构也是直接关联的,即所谓理性之美。书里提到:“四平面是明式家具最简洁的形制,它的器形蕴涵理性。我们可以拿西方的极简主义作品与此器具作比较,极简主义强调材质、材性、比例和空间的高度的理性化。我们不但感受到理性因素的存在,而且能够体会到中国明代木作艺人所传达的自然气息。理性与感性的完美融合使器物经久耐看。”
另外,戴学锋从自己的经历中分享了学习明式家具的心得。他认为,一个器物的功能实用、结构理解、施工的表达制作如果能达到一个相对协调完美的地步,它会趋向于善。而“善”也是一件家具应该有的态度,对生活的尊重,对人性需求的尊重。这也是我们的目标,一步步往前走。所以,做椅子的过程,也是一个趋善的过程。
接下来,戴学锋也介绍了研习传统文化,学习榫卯的制作,从而将古代家具的制作及美学理念延伸至现代家具制作的历程:
他是自学建筑,早年学习包豪斯现代主义的设计,那时候设计制作了钢结构的第一把椅子。虽然幼稚、简单,但是生活的记忆。
大概10年前,开始在景德镇做建筑。景德镇有个古玩市场,每到星期一,早上天不亮,就会有很多人去淘瓷片、古玩。这个“鬼市”也有很多传统的木件。那时候,他开始想做家具,就以一种玩的心态,买了不少民间家具、木雕花,根据自己的理解,拼在一起做成新的家具。戴一直认为,以前的木雕花非常的生动,现在用电脑是没办法雕出那样的生气的。
此后,大概用了3年的时间学习明式家具。下图中,最右上角这把椅子,是按照明代的禅椅制作出来,除了结构简单,这个椅子还很有空间感;而左上那把椅子,是在乡下的时候,买了一把民间文房椅,结合明式家具的基本款式做出来的,整个形制属于官帽椅;最下面这把椅子,它的特点是背后是三点连接的,属于宋代文人折背椅的一种形式。虽然这种椅子现在没有实物,但是在古画里面,比如《十八学士图》都有这一类的椅子——当时的主要想法,是以文人的气息为主题表达的。
戴学锋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到做椅子上,第一把带有自己想法的椅子名叫“宛约”。宛约的意思就是,中国的家具是一个男权的世界,明清家具都有这种感觉,但自己就想做一把带有女性特征的椅子,就是这把“宛约”:一方面,它的曲线流畅,像兰花的叶子一样;另一方面,符合人体工学,椅子要舒适,符合人体曲线、骨骼的特征。在结构上是在明式家具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变化,往现代化走了。但这把椅子的完成还是以榫卯的形式完成的。
年的时候,想给“宛约”配个男朋友,所以制作了“子骛”:子代表男性,骛就是好高骛远、万马奔腾。我们坐在书房里,人很静,但心要向着原野奔跑,形容这样的状态。
这把椅子的结构和“宛约”可以相互对应起来,但下面底部的四条连枨,又回到了明式家具最标准的样式,叫“步步高”,前面的枨比较低,也是为了适合脚踏,后面就是一层比一层高,民间把这种形制叫“步步高”,实质上是四个杆一拉,整个椅子就会非常牢固。
这把椅子最大的变化就是坐板的结构,明清家具都会用边框把四条腿包在里面,但这个椅子和“宛约”一样,都把座板解放出来,成为独立的构件。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座板的抛物线与人体的结构呼应起来。
还有一把“春山”椅,带有宋代椅子的结构特征。春山的意境就是欧阳修的一句词:“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这就是中国诗词的意境,“平芜”就是很平缓、开阔的平原,远山颜色清淡,诗人的朋友已经离开了,在山以外的地方,以这样的意境引入到家具里面。戴学锋说,他早年很痴迷这种中国诗词的意境和家具的结合。
后来,觉得椅子还是需要轻松,于是从传统的形制里面解放出来,想了一把叫“云上”的椅子。当时正在坐飞机,很累,一边打瞌睡,一边想着这把椅子,想起我们读书的时候,学的甲骨文,就是甲骨文的“女”字,,甲骨文是象形文,“女”字是一个跪在地上纺织的动作,也有人说她是一个哺乳的动作。这个椅子的形态处理,和我们的坐姿符合,坐和背需要撑托的地方都做到了。“云上”也是我们自己用得最多的椅子,坐几个小时都不会累。
此外,戴学锋也向读者介绍了他的其他椅子作品如“无挂”“叠叠椅”“舍下”“浮槎”等,其中有一把叫“骓”的椅子——骓是就是骏马,这个椅子的特点是,后面没有支撑,所以靠背需要抵抗一定的压力,在结构上就形成两个薄弱的点。于是通过一些技巧来解决这个问题,把椅子做得像一匹骏马奔驰的状态。这是力求将榫卯与现代家具结合的一些努力。
编辑:曾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dezhenzx.com/jdzms/10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