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10分钟带你看遍全国各大博物馆的镇馆
5.18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全国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什么。
中国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学过初中历史的同学没人不知道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一个是现存商代最大的青铜方尊,一个是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四羊方尊,而这两座大神现今都坐镇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整体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司母戊鼎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九龙九凤嵌珠宝点翠凤冠明代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孝靖皇后凤冠,全冠共镶大小红蓝宝石多粒,珍珠余粒,饰件均以龙凤为主,龙用金丝堆累工艺焊接,呈镂空状,富有立体感;凤用翠鸟毛粘贴,色彩经久艳丽,做工精美绝伦,乃传世之宝。
首都博物馆元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元代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额头宽阔,双目微闭,端庄慈祥,气质高雅。右腿支起,左腿下垂,右臂放在右膝上,神态优美。观音上身穿袈裟,下身着长裙,胸前及衣裙上饰联珠璎珞,手腕戴臂钏,全身装饰十分繁缛。通体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胎质洁白细腻。观音的制作采用了模印、琢、捏塑等多种装饰手法,将观音菩萨自在安详的宗教气质和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元代景德镇高超的瓷塑水平。
台北故宫博物院毛公鼎清道光二十三年出土于陕西岐山,鼎内铭文长达字,字数为西周出土的文物之最,记载了毛公衷心向周宣王为国献策之事,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其书法乃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结体方长。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陕西历史博物馆镶金兽首玛瑙杯兽首玛瑙杯,唐代酒器,传说价值半个香港,琢工精细,通体呈玻璃光泽,晶莹瑰丽,巧妙利用玉料的俏色纹理雕琢而成。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划细微精确,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唐·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十八件国宝级文物有两件从不出境展出的,一件是上述的镶金兽首玛瑙杯,一件就是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造型采用的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皮囊的形状,壶身为扁圆形,一端开有竖筒状的小口,上面置有覆莲瓣式的壶盖,壶顶有银链和弓形的壶柄相连,这种形制,既便于外出骑猎携带,又便于日常生活使用。银壶的两侧采用凸纹工艺各塑造出一匹奋首鼓尾、跃然起舞的骏马。壶上的骏马就是唐代有名的舞马形象,此壶的舞马形象正好与书中记载相互印证,是十分难得的文物珍品。
甘肃省博物馆铜奔马196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汉墓。其造型异常矫健精美,头微左扬,长尾飘举,三足腾空,左后蹄踏一飞燕,飞燕展翅回首,注目惊视,所以也叫作“马踏飞燕”,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虽把全身体重的着力点集中于一足之上,却完全符合重心平衡的原理。更重要的是近两千年之后,还能见到汉代马式的精神面貌,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传世国宝,也是我国旅游的标志。
鲵鱼纹彩陶瓶这件双耳鲵鱼纹彩陶瓶是先民们盛水用的器皿。瓶肩部以上至近底处用黑彩绘一条鲵鱼,有学者认为纹案就是娃娃鱼的真实图案;还有学者分析图案是人首蛇身,可能是伏羲氏的形象;还有人认为是龙的原始图形,鲵鱼的脸酷似人形,是中国最早的龙图。
上海市博物馆大克鼎大克鼎是青铜器转变期的典型代表。纹饰器形端庄稳重,采用大量变形纹饰,耳旁的龙纹也与西周早期不同。大克鼎另一珍贵之处在于有字铭文,分为两个部分:一位周王对克的赏赐嘉奖,因克的祖父有功于王室,特奖赏克职位;二为克对各种赏赐的描述。克任职膳夫,即《周礼》记载的宫廷厨师长,但周王给他的权力却很大,可以对外传达王的指令,对内向王反映民意。
《鸭头丸帖卷》被明代大书家董其昌盛赞为“烜赫有名之迹”的东晋王献之的传世名作《鸭头丸帖》,是“二王”经典法书中最具代表的作品之一。王献之作书先承其父,后师张芝,行笔流畅舒展,结体妍美自然。《鸭头丸帖》为王献之书与友人的一通手札,内中所及“鸭头丸”,是一味利尿消肿的丸药。
山西博物院西周晋侯鸟尊西周晋侯鸟尊出土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和翼城县交界处的天马——曲村晋文化遗址中的晋侯墓。晋侯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整个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头微昂,高冠直立。禽体丰满,两翼上卷。该鸟尊现收藏于山西省博物馆,被誉为山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山东博物馆东平汉墓壁画东平汉墓壁画是山东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艺术水平最高的汉画作品。壁画色彩艳丽、线条灵动绝妙,不仅填补了我省汉画研究的空白,在全国也罕有比肩。
辽宁省博物馆仲尼梦奠帖
中华第一楷书,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为唐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所作。曾入南宋内府收藏,钤有南宋御府法书朱文印记两方,绍兴朱文连珠印记,后经南宋贾似道,元郭天锡,明项元汴等名士递藏。此帖用墨淡而不浓,且是秃笔疾书,转折自如,无一笔不妥,无一笔凝滞,为欧阳询晚年所书,清劲绝尘,诚属稀世之珍。
簪花仕女图唐代宫庭画家周昉善画贵族仕女。他笔下的人物衣纹劲简,色彩柔丽,细致地描绘了贵妇人闲适生活及孤独空虚甚至带有伤感的精神状态,在挖掘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方面更趋深刻。他所绘的《簪花仕女图》是体现唐代现实主义绘画风格的传世巨作,是一件杰出的艺术珍宝。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扎滚鲁克男尸扎滚鲁克男尸,距今约年,死亡年龄约50岁左右,身长1.76米,年出土于且末扎滚鲁克墓葬,科学鉴定为古欧罗巴人种。干尸头发保存良好,呈棕色。眼眉、胡须比较发达。仰身曲肢,双手置于胸前,尸体保存较完整。
宁夏博物馆鎏金铜牛从素有“东方金字塔”美誉的西夏王陵出土的国宝级文物。模制浇铸成形,腹内空心,外表通体鎏金,造型生动,比例匀称,形象逼真,是西夏文物中的精品,工艺精湛,号称“西夏第一牛”,是宁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湖南省博物馆素纱禅衣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墓中大量丝织品,此件襌衣的组织结构为平纹交织,其透空率一般为75%左右。重量只有25克左右,折叠后甚至可以放入火柴盒中。它也是西汉纱织水平的代表作,更是楚汉文化的骄傲。
湖北博物馆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出土时完好如新,锋刃锐利。剑身上装饰着菱形花纹,剑格(剑柄与剑刃相接处)两面也用蓝色琉璃镶嵌着精美的花纹。中间靠近剑格外,镌有八个错金鸟篆体铭文。剑主人鸠浅就是“卧薪尝胆”终于灭吴的越王勾践,是中国青铜短兵器中罕见的珍品。
浙江省博物馆河姆渡文化双鸟朝阳纹牙雕河姆渡遗址出土,为象牙质,正面阴刻图案的中间为常见的重圈纹,外缘呈火焰状,两侧对称各有一与其相连的鸟纹,昂首相对而望,且略有繁简之别。周边刻有弧线、点线纹样,连接穿孔,环绕在双鸟周围。关于其题材,有“双鸟朝阳”、“双鸟舁日”等说法。此蝶形器不仅反映了当时的象牙工艺水准,更为研究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堪称旷世珍宝。
五代吴越鎏金银阿育王塔年雷峰塔地宫出土,由纯银捶擛成型,整体铆焊套接。四面圆拱形龛内镂刻摩诃萨埵太子舍身饲虎、月光王施宝首、尸毗王割肉贸鸽、快目王舍眼等佛本生故事,人物外表鎏金,四角各有一护法金翅鸟。塔完整无缺,为首次发现的吴越银阿育王塔,塔身镂刻的佛教故事在所发现的阿育王塔中最为清晰全面,是研究阿育王塔的最新资料。
南京博物院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纹梅瓶该文物为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罕见珍品,有着极为独特的青花纹饰,体现了极高的烧制水平。通体绘有青花纹饰,肩部绘杂宝及缠枝牡丹花纹;腹部绘“萧何月下追韩信”人物故事及梅、竹、松、芭蕉、山石等纹样;下部绘宝莲纹。被誉为国宝青花第一瓷。元代“青花”存世稀少,国内只有余件,而且像这样的青花梅瓶全世界只有三件。
河南省博物馆莲鹤方壶采用了圆雕、浅浮雕、细刻、焊接等多种技法,工艺精湛,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整体风貌,与商周时期的厚重庄严的青铜器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活动的小盖,上面有一只仙鹤站在花瓣中央,仙鹤似乎在昂首振翅,正在翘首望着远方,造型灵动,是国家首批禁止境外展出的文物之一。
贾湖骨笛贾湖骨笛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吹奏乐器。大部分用仙鹤的尺骨或腿骨制成。贾湖30多支骨笛的出土,是音乐考古学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音乐文化有九千年文明史的最直接的佐证,也是中华音乐史上的奇迹。
欢迎来实体店体验我们将不定期举办各类雅集闻香、品茗、赏物品南株香茶生活感谢阅读分享上海品南株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实体店店址:上海市黄浦区自忠路号(新天地店)网上展示厅: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dezhenzx.com/jdzms/10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