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瓷都寻瓷记古窑的神火在等你
文章来源:陶工部落/文静
景
德
镇
从北到南
夕阳西下
路上窗外拾景
一周时间
从北方山东淄博出发
到江西景德镇
带着期盼
上路了
淄博-景德镇
毛竹棕榈
古窑村
对于古窑村,
印象中应该是原始的部落那种,
因为在北方淄博博山-山头镇的古窑村,
还是很原始形态的样子,
匣钵砌成的建筑,
来来往往的居民,
像是在古老的存在中穿行。
而,这儿的古窑村,
更像是座博物馆,
把景德镇整个瓷都的演变逐一呈现,
窑炉的演变,制陶技艺的流程,……
都被一一复原。
当地特色瓷土——高岭土
“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对制瓷这样写道。
一、加工工序(8道)选矿→原料处理→配料→装磨→运行→放磨→过筛入池→陈腐
二、造型工序(2道)设计→造型(旋模子儿、雕塑)
三、制模工序(9道)打漆→分线→闸子儿→打油→和石膏浆→注石膏浆→修模→揭扇→制套
四、成形工序(29道)
(一)注浆成形(12道)清模→合模→量浓度→过箩→注浆→放浆→开模→修坯→粘接→打章→干燥→抹坯
(二)拉坯成形(8道)泥浆脱水→练泥→揉泥→拉坯→旋坯→粘接→打章(刻字)→干燥
(三)印坯成形(9道)清模→合模→搓泥条→印坯→开模→修坯→粘接→打章(刻字)→干燥
五、素烧工序(7道)验坯→支棚板→装窑→入窑→烧窑→冷却→开窑
六、上釉工序(8道)检素胎→上水→量浓度→捞釉→上釉→干燥→刷釉→清足
七、釉烧工序(8道)支棚板→清棚板→洒砂→装窑→入窑→烧窑→冷却→开窑
八、检验工序(1道)
古窑村中工匠师傅们制瓷工序再现
手指洗净后,沾水摩擦碗边,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
龙窑
龙窑。
因窑身依山坡倾斜砌筑,如一条自上而下的长长火龙,故称“龙窑”。其前端设有火膛和灰坑,窑身每隔一米左右开一排或一对投柴孔。龙窑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来增强窑室的抽力,控制火焰温度和气氛,并使火焰流向与窑身平行(属平焰式窑)。因此,它基本不设烟囱。龙窑体积大,产量高,烧成成本低,是景德镇古代最盛行的一种窑炉形制。湖田、饶南及丽阳等地至今仍保存着宋、元两代龙窑遗址。
马蹄窑
马蹄窑。
马蹄窑,即“馒头窑”,由直焰式圆窑发展而来,属半倒焰式或全倒焰式窑炉。点火烧窑后,火焰以火膛喷向窑顶,因窑顶封闭窑火没有出路,并且后壁由烟道(即排烟孔)和烟囱而存在吸引力,火焰是倒向窑室的后半部。这样就延展了火焰在室内流动的路线和时间,充分地利用了热能,而且可以控制温度和气氛,适宜烧制还原焰瓷器。目前,景德镇湖田仍保存着较为完整的马蹄窑遗址。
狮子窑
狮子窑。
狮子窑是清代用于烧造民间日用瓷的窑炉,它以树枝杂木为燃料,因投柴口大,外形像狮子,故称狮子窑。
葫芦窑
葫芦窑。
葫芦窑为景德镇葫芦形柴烧瓷窑的简称。古人说其“窑形似卧地葫芦,前大后小”。葫芦窑为景德镇特有的瓷窑,最早出现于元末明初,直到清初出现了蛋形窑(镇窑)后才逐渐停止使用。
镇窑
镇窑。
蛋型瓷窑,明末清初景德镇首创,全称景德镇窑,简称镇窑。因历史上景德镇烧窑主要燃料是松木,故又称柴窑。清代古镇窑的型制体量、结构比例、砌筑材料和手工技法,代表了中国传统制瓷窑炉营造技艺的最高水平。镇窑里不同窑位温度不一样,可以同时烧造出高低温几十种不同类型的瓷器。
匣钵。在烧窑时盛放瓷器的器皿
古窑村掠景
内容或品牌合作请联系
qq.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坑不坑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坑不坑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dezhenzx.com/jdzly/7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