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它,青花能让全世界成为忠粉
元明清时期的青花瓷很受国外的欢迎,这属于不是收藏圈的人都知道的一句“废话”。青花刚出现在欧洲大陆时,迷倒了多少王公贵族,其狂热程度就跟和青花瓷恋爱了一样。
清漳州窑青花牡丹凤纹瓷将军罐
漳州市博物馆藏
但是,青花具体是在什么时间节点、通过什么方式快速且大量的传播的呢?它在全世界受到上至国王侯爵、下至普通民众的喜爱,一定有一个“爆点”。
这个“爆点”的源头,在福建漳州的月港。
月港,是明代中后期的第一大对外贸易港口。这个位于九龙江入海口的港口,在唐宋时期还是一片滩涂地。而到了隆庆万历年间,“海舶鳞集、商贾咸聚”,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月港的繁荣,促进了漳州窑的发展。漳州窑瓷器,正是最初的“克拉克瓷”,也是被误认为汕头出口的“汕头器”。无论在收藏界还是学术研究领域,漳州瓷都很有存在感。
荷兰普林西霍夫博物馆收藏的满墙漳州窑大盘
从月港出发的大批商船,带着外销的漳州窑瓷器,走向了世界各地。短时间内让青花与五彩的美名传遍世界,实现了爆发性的对外输出。
1为什么像景德镇青花?
漳州窑最初就是模仿市面上的景德镇“紧俏货”——青花,此地生产的青花与景德镇的有一脉相承的味道,同时又发展出自己的特点。
远在东南沿海的月港附近,为什么能有景德镇青花的技术水平?
7世纪漳州窑青花盘
年佳士得欧元
明中后期,朝廷对瓷器供应的胃口无法缩小,反而越来越过分。景德镇的窑工不堪重压,多次爆发冲突。
例如万历二十七年(),太监潘相督造龙缸时不断催逼,导致窑工董宾跳火自焚,继而引发了窑工起事。这个情况到了年,窑工反对陶监的斗争发展为火烧御窑厂的暴力斗争,加上明末清初朝代更替中出现的政治动乱,使景德镇出现了约80余年的不安定。(《论明清青花瓷业海洋性的成长——以“漳州窑”的兴起为例》)
明万历景德镇青花蟠龙纹大梅瓶
年北京保利万人民币
虽然景德镇民窑众多,依然有大量窑工外迁,他们的其中一个选择便是去往东南沿海。
那么,为什么会选择月港?
这要从明初的海禁说起。明代初期朝廷实行了海禁政策,福州、泉州港口相继没落。这种“一刀切”的严厉规定堵死了沿海人们谋生的出路,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不让人出海可怎么办?
月港贸易路线
于是,众多商贾私下来到月港,冒着风险私下发展,屡禁不止。等明政府放宽了海禁,月港已经成了东南沿海第一大港口。再加上“驰禁”后的合法化,更是一下子繁荣到了极点。
明万历(可能)-漳州窑青花凤纹四系罐大英博物馆藏
并且围绕月港的漳州窑口附近,都有大量的高岭土,具备烧造好瓷器的先天条件。
因此,天时地利人和,几个因素纠缠在一起,就促进了漳州窑走上“青花模仿之路”,继承了景德镇青花的图案纹饰和器型,所以也常常被人认错。
明十五/十六世纪青花花卉纹瓶
年伦敦苏富比
2学我者生,像我者死
如果一个窑口的产品只是模仿,是无法在市场站住脚的。明代的瓷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虽然景德镇有近八十年的动荡期,但本身发展了大量民窑。
其质量也很高,尤其是明末清初的过渡期,民窑无人管控,有了自由的发展空间,景德镇外销青花是精品中的精品。
明万历景德镇青花开光花鸟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
漳州窑是外销瓷的重要供给商。据统计,自年荷兰拍卖“克拉克”商船的漳州青花瓷后的百年间,从漳州窑生产并外销的瓷器超过万件,能有这样的市场占有率,他们一定是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
明漳州窑池塘野鸭纹盘
大英博物馆藏
这个特色,主要就是迎合外国市场的需求。当时欧洲很喜欢中国的东方味道,他们大量需求中国传统纹饰的瓷器。
据记载,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驻巴达维亚的总督雅克雅戈斯·斯皮克(JacquesSpecx)曾给在台湾的官员汉斯·普特曼斯(HansPutmans)写信。信中明确提出了要求——
「所有这些瓷器应精心描绘着中国人物……(这样的瓷器)是对(荷兰东印度)公司有益并有利可图的。」
明晚期漳州窑青花人物纹香炉
苏富比英镑
中国人站立或骑在马上,有河流、风景、令人愉悦的房子、他们的船只、鸟兽,这些都是欧洲喜爱的题材。
所以漳州青花瓷上的纹饰一般都是经典的中国传统纹饰,比如暗八仙、花鸟、鱼藻、婴戏、仕女......
其中有一些特别的青花,比如荷兰普林西霍夫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大盘,盘内绘道教内经图,图下半部分画的是道教三清观,中部绘一缕青烟划开十二楼台,上部绘九峰山、巨峰顶和泥丸宫等道教建筑。外壁朱色写四个道教符章,与四面绘着四时风景的开光间隔开来。
明漳州窑五彩道教内经图盘
荷兰普林西霍夫博物馆
另外一些特别的青花,体现着漳州窑迎合国际市场的另一种尝试——融合其他地域的文化内容。
比如写有阿拉伯文的,或是船纹的,都是典型的漳州青花器。
明万历(可能)-漳州窑青花阿拉伯文双龙盘
大英博物馆藏
明万历(可能)-漳州窑青花船纹盘
大英博物馆藏
漳州窑最后的一大特色是画工的风格随性自然,有着率真质朴的气质。漳州青花主要有纯青花和青花五彩两种,画片都大大发挥了民窑的优势,热闹生动。
明漳州窑釉下五彩青花大盘
荷兰普林西霍夫博物馆藏
明漳州窑青花花鸟纹瓷尊
漳州市博物馆藏
漳州青花沿着航海线传播到各大洲,影响深远,打得欧洲本土瓷没有发展空间,只能另辟蹊径。
到了今天,漳州窑瓷以其性价比高、画片丰富有趣、器型多样,成为众多收藏者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dezhenzx.com/jdzjt/13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