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12件经典国宝今在何方阳光万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辽阔的土地蕴藏着丰富的矿产和宝藏,为制作国宝提供了优质的材料。经过数代工匠聪明睿智和精湛技艺,制造出经典的器件,早已成为价值连城的国宝。经过了无数次的改朝换代,哪些被世人瞩目的玉器、青铜器、瓷器、金饰器等国宝,几经战乱的波折、列强的掠夺、盗墓贼的偷窃,国宝器件流失严重,但多数国宝仍依存于各地愽物馆内收藏,足见中国人民十分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宝贝。如今文物损坏严重,然而经过坚持不懈的文物保护者的抢救,多数国宝器件得以修复,流失的国宝也逐渐回到祖国的怀抱。笔者作为古董国宝的爱好者,为此得以欣慰。中国历史上的12件国宝,是用各种材料制作的其中一些精粹器件,它记证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

1、传国玉玺:制作的材料是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在山中所得,便献给楚王,谁知诸王不识璞玉,反断其双脚。后来到文王执政时见卞和抱玉痛哭在荊山下,文王派人将玉剖开,果真是块宝玉,便取名为“和氏之璧”。

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他认为建立秦朝之后,需要一个象征性的器件,此物便是传国玉玺。他命丞相李斯派工匠精工细作雕刻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上面刻有“受命於天,既寿永昌”八个字。

历代皇帝认为此玉玺则象征“受命于天”丢失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上皇帝宝座的无此玉玺者,为“白版皇帝”。魏.曹操曾拿到过玉玺,在上面加刻了“大魏受汉传国之玺”八个字。

历代欲谋取皇帝之位者你争我夺,至使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中华诸地数千多年,时隐忽现,最后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音讯。

2、随侯珠:是春秋战国时期随国的珍宝,它与“和氏璧”并称“春秋二宝”。相传随国君王随侯出游途中,见到一条受伤的大蛇在路旁痛苦万分,随侯心生怜惜,命人给蛇敷药包扎,放归草丛。大蛇伤愈后衔一颗夜明珠前来随侯住处报恩。说:“我是龙王儿子,感君救命大恩,送珠报德。”后人称此珠为“灵蛇之珠”的随侯珠。据矿产高工郝用威先生认为:“在大洪山与桐柏山之间,有宝石级金刚石存在,随侯珠系宝石级金刚石”。

楚国被秦灭亡后,随侯珠到了秦始皇手中。秦始皇死后,有人认为它被秦始皇带入了皇陵,随侯珠是一颗夜明珠,金光闪闪可用作照明。但是随侯珠的下落从此就消失了。

3、、禹王九鼎:大禹因为治水有功,成为夏朝的君王,为了稳定天下,巩固政权,大禹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和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用一鼎代表一州,并将禹王九鼎集中摆放在夏王朝都城。从此,禹王九鼎就成为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的象征,成为夏、商、周朝的传国之宝。直至战国时期,秦国将禹王九鼎运入秦国,秦亡后禹王九鼎便神秘失踪了。

现人猜测:1、秦始皇铸造十二铜人时把禹王九鼎铸炼填补青铜之不足。2、秦始皇死后,把禹王九鼎随同十二铜人一起埋入地宫去了。

4、散氏盘:电视剧《国宝奇旅》中提到,因日冦要占领南京,转移的国宝中就有西周晚期的青铜器,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称为“散氏盘”。主要内容是,双方出租借地的签约。

是清.乾隆年间陕西省宝鸡市风翔县出土,后一直在民间收藏,后几经转手收藏,民国十三年以前大古董商都说过,遇上散氏盘要格外小心,仔细鉴定。

散氏盘虽不在大陆收藏,现总算有了下落。据确证:年国民政府迁台,散氏盘运抵台湾省,现安置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5、司母戊大方鼎:商朝后期铸品,于年出土于河南,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厅内。

据考证:司母戊大方鼎是商王为妻子,“后”所铸的祭祀之鼎。

6、西周毛公鼎:为西周晚期青铜器,因制器者毛公而得名。出土于清.道光二十三年,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

毛公鼎为直耳,半球腹,曾蹄足,鼎的口沿装饰有环带状的重环纹。整个鼎上面都铸刻有铭文记载,是西周时晚期的鼎由宗教转向世俗生活的仪表作品。

现今毛公鼎虽不在大陆收藏,但如今已有下落。年毛公鼎迁移台湾,年收藏于台北故宫。

7、秦始皇十二同人:据文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由此可见秦始皇确实铸造了十二个大铜人像,立置于咸阳王宫的大殿前。

十二铜人没有流传下来,去向不明?现人猜测主要有三个说法:1、项羽进入咸阳后焚火三天,致使铜人被毁。2、东汉末年时期被董卓毁掉。3、秦始皇死后帶入皇陵地宫,这也许是一个说得通的说法。

8、马踏飞燕:为东汉铜奔马。年10月出土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武威汉墓主人张将军,生前率骑屯垦戍边,保家卫国,战马为此立下汗马功劳,供奉马神死后殉葬铜制马神。赞美驷马行空,马踏飞燕来纪念对马祖神的崇拜与祭祀。

9、南宋.龙泉窑青釉荷叶形盖大罐:荷叶形盖罐多产元代龙泉窑,宋代产品仅见于金鱼村窑藏,极为珍贵。

规格尺寸:高31.3cmx口径23.8cmx足径16.8cmx壁厚2cm至2.5cm。

结构:直口,圆肩,鼓腹,下腹内收,圈足;盖中隆起,有瓜蒂形钮,边沿起伏呈荷叶卷曲状。

这件宝贝现收藏于四川省遂宁县列为不可轻易展出的国宝。

10、元·景德镇窑青花凤首扁壶:规格尺寸:高18.7cmx底径4.5cmx口径4cm。其造形奇特,小口短颈,矮圈足,腹体扁圆。壶流塑成凤鸟的头,羽毛长而飘洒。壶柄拳曲作凤尾,配上青花勾画两翅垂至壶体侧,下面绘缠枝花卉。

年初春,在北京旧鼓楼大街豁口城墙下挖土发现此瓷器。后因“破四旧”砸碎成48块大小不等的碎片。年,首愽将扁壶送交修复专家蒋道银先生,历时13个月才修复。今天展现的凤首扁壶宛若新生,足见工匠技艺之高超。

元代首扁壶是采用一种进口的钴料绘制,这种颜料的成分高铁低锰,高温烧制后青翠浓艳,并形成含铁的结晶斑。

这件稀世珍宝瓷器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内。

11、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捶瓶:它是以珐琅彩为原料的彩捶瓶,

其规格尺寸:高18.4cm,一对《乾隆年间制》款。

工艺构造:瓶颈的缠枝花卉图案,两瓶云瑞幅相映成趣,相辅相成。这一对清乾隆御制珐琅彩祥云瑞福开光式四季花卉图纸搥瓶。

年10月7日,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戴润斋清宫御瓷珍藏”专场拍品会上,“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捶瓶”以1.亿港元成交。此珐琅彩捶瓶下落现收藏人不详。

12、太阳神鸟金饰:为商周时期的金器,被誉为九大镇国之宝,是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象征中华民族追求光明、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规格尺寸:外径12.5cmx内径5.29cmx厚度0.02cmx重20克。

结构:图案内外二层,内层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

现由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收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dezhenzx.com/jdzjt/130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