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月下追韩信,人才最受欢迎,于是有了这
透过故事看更多,经典大百科,更规范全面准确的百科。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源于秦朝末期,军事家韩信(约公元前年~公元前年)投奔归附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公元前年~公元前年6月1日)后不久,因难以受到刘邦的重用而决定离去,但被非常赏识韩信的宰相萧何(公元前年~公元前年)连夜追回;萧何之所以连夜追韩信,就是因为韩信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而无论在何时何地,人才都是受到欢迎的,包括与人才有关的故事甚至是物品。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瓷是白地青花瓷的简称,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于釉下彩瓷,通常以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蓝色,这种瓷器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为中华瓷器烧制工艺的珍品;江西景德镇瓷器与北京景泰蓝、福建脱胎漆器一起被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三绝”,在这三者之中,又以景德镇瓷器的历史最为悠久。江西景德镇青花瓷元朝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社会风俗很多人喜欢听戏,从戏曲中感悟人生,于是制瓷工匠也常以经典的戏曲故事为题材创造青花绘画,特别用来表现圣主贤臣的政治意义;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由景德镇窑烧制,高为44.1厘米,口部直径仅为5.5厘米,腹部直径为28.4厘米,底部直径为13厘米,由于瓶身较大较重,为了让梅瓶站得稳,在底部通常需要有固定支架。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元惠宗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年5月25日~年5月23日)至正年间(年~年)所产的青花瓷,常被称为至正型青花瓷,又分内销瓷和外销瓷两种,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则属于内销瓷;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看上去浑身上下纯天然一体,但由于梅瓶的烧造都是采用瓶胚拼接工艺制作的,因此这件梅瓶其实在萧何手肘附近也是有拼接的,只不过因为烧造工艺特别精巧,所以几乎看不出来。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局部)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的主体纹饰为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画面中分别以嶙峋的山石相隔出三个部分的三个人物,第一部分是身着官服扬鞭策马急欲出发的萧何,第二部分是在河岸边牵马驻足踌躇不前的韩信,第三部分则是一位持桨待客的艄公;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中萧何、韩信和艄公的形象绘制富有个性,并以松、竹、梅、芭蕉和山石等作为背景,形象生动地展开了一幅历史画卷;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画面之外配有五组青花纹饰带,依次为口沿下外壁饰带火珠或犀牛角等杂宝的仰莲瓣纹、人物之上的缠枝莲花纹、人物之下的卷草纹、大括号式一周仰莲瓣头纹,以及内绘宝相花纹的覆莲瓣纹。南京江宁将军山沐英墓年,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被作为明太祖朱元璋(年10月21日~年6月24日)的义子、黔宁王沐英(年~年)的陪葬品,埋葬于南京市江宁区东善人民公社印堂村东的将军山南麓;0年,盗墓分子康永海将包括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在内的多件文物盗出,将其卖掉后使之流落民间,其后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在南京市新街口,被当时在南京文物公司工作的原古玩店老板陈新民认出并以5根金条买下;2年,陈新民将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无偿捐献给国家,后被南京博物院收藏,并在“玉堂佳器——馆藏精品”展厅对公众展示,成为镇馆之宝。南京博物院由于元青花瓷梅瓶仿冒品多,因此,为了防止仿冒,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的重量不对外公开,同时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在展示时,一直只展示萧何所在的正面,而不展示韩信所在背面;年8月19日,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作为“中国瓷器三绝”之一,真实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时代最高的制瓷工艺文化水平,并为研究元朝青花瓷的工艺、绘画、烧制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习俗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依据;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中国青花瓷器之国宝,举世无双之绝品。
上一篇文章: 藏物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婴戏纹碗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dezhenzx.com/jdzzx/14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