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映像镜头下记录的年景德镇
从唐代开始,中国出产的瓷器开始大量出口,到明清时更是数以亿计。西方惊艳于瓷器的精美,一直尝试模仿,但始终无法媲美其中的底蕴。
这组景德镇老照片最早刊载于自年11月发行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第78-80页,作者是时任美国驻华外交官FrankB.Lentz。他并不是第一个地进入景德镇的外国人,但他却是较早用影像记录的方式将景德镇陶瓷产业和时代背景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
▲从高处俯瞰景德镇,烟囱林立
世界瓷器工业之乡
景德镇,它是中国著名的瓷器中心,全世界瓷器业的发源地。在美国或欧洲,鲜有城市像景德镇这样举全城之力襄办同一种制造业。尽管当时的生产手段原始,这个城市仍必须被归为工业中心一类。▲瓷器商业街沿线,随处可见高高堆起的瓷器。
▲年,工匠们仍沿用千年前的方式制釉。
景德镇这个曾经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城市早已闻名于世,但在年(民国九年)的中国,若想前往景德镇仍非易事。美国人Frank从上海出发后沿长江逆流而上先抵九江,再坐一天的火车到南昌,而后坐小火轮经鄱阳湖才能到达景德镇。尤其最后这段英里的水上行程所耗费的时间,如在当时的美国可以从旧金山抵达纽约。
颇费周折抵达之后的Frank,被当时的场景所震慑,这座拥有30万人口的繁忙工业城市,大约5公里长的两条大街构成的主干道依河道顺势而建。城区宽约1.5公里,窑炉、仓库、店铺、住宅星罗棋布。河畔,残次瓷器、泥片、碎碗碟堆成一座座小山。他登上西边一处高地数烟囱,数到第78座,似乎还只是一半。在一个西方人眼里,这座繁忙的工业城市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其工作方式的原始。没有一家店铺或工厂摆放有现代机械,每件瓷器虽是工人们以老旧方法和简陋工具完成的产品,但其质和量都令人惊叹。
▲陶工正在混合瓷泥
▲正在吹釉的陶工
▲正在绘制的画匠
▲用稻草来捆扎包装瓷器以确保远洋运输
御窑新篇
年,清帝国的崩盘,御窑厂随之解散,江西瓷业公司全盘承接了昔日的皇家瓷厂。瓷业公司当时的名员工中,有多人即是原来的御窑厂师傅。虽然帝国不存在了,但是民国政府和官员仍然需要大量的瓷器,尤以赠送给外交使节和蒙古王公居多。年,江西瓷业公司选送的产品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大奖。
▲20世纪初,来自景德镇当地用稻草包装好的瓷器包
早期抵达景德镇的外国人中以年来华的法国耶稣会传教士殷宏绪最为著名(实为工业间谍,原名恩托雷科利斯FrancoisXaviercl’Entreclles,~年),同时他还是景德镇瓷技西传的关键人物。他曾在景德镇等地传教20年,年(康熙五十一年)9月1日,由其发往欧洲的《中国陶瓷见闻录》的信件中,详细描述了景德镇制瓷工艺,从而引发了欧洲试制瓷器的热潮,但均未成功。年(康熙六十年),殷宏绪再次赴景德镇调查,写成《中国陶瓷见闻录补遗》,并将高岭土样本寄回欧洲。
时至今日,虽百年已过,但景德镇陶瓷文化和工艺的传承从未断代!随着国家富强,传统文化渐渐复兴,作为艺术的纽带和桥梁,陶艺被带到世界各地。景德镇的故事也不断地被传颂,岁月车轮不止,文化不息。
数十万本土、全国各地乃至漂洋过海来的陶艺家、企业家以及陶艺爱好者,在这里学习、传承、发扬!古老而迷人的瓷都重新焕发出了惊世的光芒!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dezhenzx.com/jdzzx/10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