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落马桥窑址明代早期遗存发掘收获与初
摘要:
~年,景德镇落马桥窑址发掘清理出丰富的明代早期遗存,尤其是出土了大量所谓“空白期”的遗物。建立在具有明确叠压打破关系的地层及遗迹单位基础上,可以将明代早期遗存以正统为界分为前后两段。
通过对不同阶段器物的种类进行统计分析与对比研究,表明在景德镇的生产中心区域,洪武至宣德时期主要以生产白釉瓷器为主;正统至天顺时期,青花瓷器开始在民窑场中较大规模的生产,并占据主导地位,标志着青花瓷器生产走向普及和成熟。
这种变化在海内外遗址、墓葬等出土瓷器中也有所体现。
长期以来,由于罕见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以下简称三朝)带有年款的瓷器,海内外学术界对于这一时期的景德镇瓷器及其生产情况不甚了然,从而冠以“Blank”“Interregnum”“黑暗期”“空白点”“空白期”等不实之名[1]。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三朝纪年墓葬、遗址出土瓷器的增多,有关三朝瓷器的一些风格特征得以被认识。然而,对这一时期民窑生产的总体面貌,以及其早晚阶段生产变化情况,仍缺少可靠的考古资料,特别是窑址的发掘资料。年以来,落马桥窑址发掘清理了时代连续的明清民窑遗存,是目前考古发掘的最全面完整的明清民窑遗址。通过整理研究,我们对明代早期民窑业的发展脉络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本文将对此次发掘出土的三朝时期各类代表性器物进行介绍,对相关地层出土器物的种类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还对前一阶段(洪武到宣德时期)的出土器物进行统计分析与对比研究,进而探讨明代早期以落马桥窑场为代表的景德镇民窑场的生产情况与发展变化。一、窑址位置及相关考古工作落马桥窑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中华南路红光瓷厂厂区内,西距昌江约0.6千米,南距南河约1.9千米,属景德镇市老城区的中心地带(图一)。“落马桥”是古今沿用地名,在康熙《浮梁县志》“景德镇图”上能够找到“落马桥”的名字,同书卷三“建置”“津梁”条下载:“镇市都,拱辰桥(正统里人刘士护建)、落马桥”[2],据此我们知道落马桥在古代行政区划上属于饶州府浮梁县兴西乡的镇市都。镇市都又是古代景德镇的位置所在,《浮梁县志》卷一“隅乡”条下载“景德镇(在里仁、镇市二都)”[3]。因此,落马桥是古代浮梁瓷器生产中心区“景德镇”(镇区)内的一处重要窑场。位置上南邻小港嘴,属于镇区“十三里窑场”[4]的南部。落马桥窑址受到学界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dezhenzx.com/jdzxw/15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