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求道王林森瓷画作品展在景德镇中国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doctor/287519/
日前王林森“转型·求道”瓷画展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开幕,此次展出王林森创作的80余幅精品力作,涵盖了其由国画到瓷画转型过程的哲学思考与创新历程,是一次集大成的全景式展示。他的山水画视野开阔,有崇山峻岭,有雪域高原,有北派山水的雄浑,有南派山水的镜像。他所书写的众多胡杨树瓷画,呈铮铮铁骨之象。近作透着这个时代的勃勃生机,如《荷香》尽显示年轻蓬勃之象、青春之意味;再如《穿插》、《支撑》两幅高温颜色釉作品,透着浪漫与热情,毫无横秋老气;《练舞》之作,洋溢着欢腾意象。林蓉、吕品昌、叶青等领导和艺术家代表李菊生热情致辞后,本人向博物馆作了捐赠并发表了答谢辞,进而13位代表上台启幕,观展踊跃。并召开了有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等17位专家学者参加的研讨会。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杜青林、江西省政协原主席黄跃金、现任副主席陈兴超、秘书长汪爽和景德镇市委书记刘峰、市长胡雪梅等领导相继莅临指导,约人出席开幕式。

景德镇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林蓉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非凡十年,一大批景漂艺术家在景德镇集聚,创新创意,为我市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王林森先生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他为我们树立了学习榜样、树起了艺术标杆。也正是因为有林森先生这样一大批陶瓷艺术家的辛勤付出,才能不断推动陶瓷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陶瓷文化新辉煌。

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吕品昌在致辞中提出,“转型·求道”不仅是王林森先生从纸面上转到陶瓷上艺术形式的转型,更是他个人对祖国大爱、对大美江山的描绘歌颂的格局进一步升华。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叶青在致辞中认为,王林森“转型·求道”瓷画展的成功举办,为我们打开了新的视野,看到了新的美学追求,也看到了一种始终勤奋探索的艺术家创作转型的最新成果。也希望广大的江西艺术家能够从王林森先生的这次展览中和他的创作中汲取营养和启发,在不断地拓宽自身艺术空间的追求中,共同推动江西美术事业在新的时代取得更好的成绩,为繁荣文艺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陶大教授李菊生认为,陶瓷之美一定会穿越时空的河流,让岁月变成永远的赞歌。王林森在从政退休之后,踏遍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和年轻人一样,去追寻他心中的理想。他描绘的大漠奇观,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生存与死亡,青春与衰老的哲学命题。艺术家徐夫耕尤为钟意王林森的胡杨作品。此次又见瓷画胡杨,他坦言,胡杨自身的“意象性”被艺术家提取,这是难能可贵的,它是一曲生命不朽的胡杨礼赞。致敬王林森先生执着于艺术的矢志不渝和精神热量,致敬王林森先生热忱于时代的宏大格局和蓬勃气象。

据悉,王林森,笔名五木,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促会红色文化艺术专委会主任、云海画院首任院长、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江西画派研究促进会艺术顾问、南昌大学名誉教授。其自幼酷爱美术,参加工作并走上领导岗位后,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探索国画山水,尤以画彩墨云山和胡杨见长。9年开始,他经常利用节假日去景德镇,师从王怀俊、冯杰、龚循明等研学瓷画,对新彩、综合装饰、青花、釉下五彩、高温色釉、釉里红等广为涉猎,兼收并蓄,在泥与火的艺术中又一次绽放出新的光彩。

来源丨《时代中国》杂志

发布丨广东省文化学会(何媒工作室、美术专委会)

责编丨何金德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dezhenzx.com/jdzxw/139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