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景德镇

公益中国援助定点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6169821.html

据郭姓家谱记载:明洪武年间,郭、康、侯三姓由山西迁于河南省辉县市东6公里的地方,在此居住繁衍生息。约定“古章”之地名。此乃远近闻名的“豫北景德镇”。

“豫北的景德镇”与江西景德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从南口一进村,大约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曾兴建一“大钱坑”(水池),供全村人用水。现在s公路通过,早已填平。

不知何时,村里人为了谋生,到外地学得制陶工艺。此处土质亦适宜制陶,却不能制瓷,无法上釉。古章村有几道大沟组成。当地人依势挖窑洞,生火、试验、再试验,终得成功。陶器形态各异,甚是丰富,盆、罐、碗、瓮、缸,从这里源源不断走向千家万户。

古章村烧制陶器的窑洞

古章的土性“粘”。下雨天把脚穿的鞋底可以粘掉。做出的陶品细腻光滑,再往上上点滑石粉,就是蚂蚁拄着拐杖也上不去。

做陶制品工艺比较复杂,不用什么模具。要循序渐进,不可急躁:选土——晒土——澄泥——出泥一切泥——垛泥——打泥——切泥——揉泥——团泥——晾泥——削泥——再晾泥——制陶——晾陶——晒陶——垛陶——装窑——烧窑——出窑……

做陶的工具有脚蹬的大轮、有手搅的小轮。这里的匠人将揉好的泥,放在飞转的轮上,手里沾些水,用两只手固定着泥不让甩飞了,几个手指轻轻拿捏着泥团,不经意间就做出各种各样的盆盆罐罐。

古章村烧制的陶器

烧陶器不是用煤,而是用麦秸、玉米杆。陶器成品熄火时,把红薯放在窑口不多久就能闻到烤红薯的香味。未燃尽的柴碳冬天可以用来取暖。

幼时到窑里玩,老人再三叮嘱,不敢乱跑,窑里有神仙。土窑冬暖夏凉。年龄稍大些,夏天天热,夹着凉席去凉快,满眼想看到神仙,结果还是未能如愿……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里的人们质朴、勤劳、智慧、善良。此处就是在闹饥荒年代也不愁吃喝!小姑娘纷纷打听着往这里找婆家。

从古章往东走,大约三、四里地,有个大东沟,沟里有个老龙窝。传说有个老龙路过这里,看中此处风水,就住在这里。小时来这里摎红薯,还见石头上边有龙印。前些年,每当天旱无雨,邻村来此祈雨,甚是灵验……

古章村由大古章,前古章,后古章组成。在前古章有一远近闻名的古寺,福家寺。现“福家寺”三字是这个村著名的书法家郭文如所写。

福家寺正门

寺院西北角有一参天皂角树,在山门内侧柏树底下,有一古碑:张三化等八十人造像碑。碑上浮雕了佛、僧、菩萨、飞天共二十四个,当地人称“二十四碑”。

福家寺内西北角的古皂角树

该碑系龙首,圆额,碑正面反面上半部造像,下半部为碑文记载。碑高1.52米,乃北齐天保三年(公元年)刻,距今余年,是辉县市现存最早的一块石碑。由于年代久远,村民不知珍惜古文化,又经小学生在上边扛钟,现在碑上佛像大多无头面,画图不清晰,碑文很难辨认。

福家寺内北齐天保三年的碑刻福家寺内北齐天保三年碑首

寺院有释迦牟尼、十八罗汉、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伽蓝菩萨等诸佛菩萨圣像,栩栩如生。每初一、十五远近的善男信女跑来祈福许愿还愿,寺院内香烟袅绕……

在豫北一带,流传着老幼皆知的俚语:荒古章,烧盆匠,烧地黑肚黑脊梁;荒古章的盆儿,一套儿一套儿的;古章娶媳妇儿,不是荒的事……

岁月如梭,时代变化,由于这里的陶制品不能与时俱进,没有了市场,渐渐被人遗忘……

古章,更是今非昔比。大约年通车的S公路,从村穿越而过。由于安全措施不到位,未经验收。自年至年期间,仅该村村民命丧此路达十几人。当地称之为“魔鬼公路”。

从古章村内穿越而过的S“魔鬼”公路

周围工厂林立,甚至没手续偷着也要干,耕地越来越少,大气、水源、土壤……均遭污染。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dezhenzx.com/jdzxw/134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