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之行第二季----实践篇
此次的景德镇学习任务依旧是以影青瓷和青花为主,这两种最具有景德镇特色。青花纹饰看起来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很相似,但是实际上再绘制过程中完全不一样。绘制青花需要技法,同时也需要掌握料性.学习青花,是一件很费时费力的一门技艺。在景德镇传统技艺传统里,学习青花,需要2—3年时间学习打线条。当然,对于我们当下的大学生来讲,这个过于刻板,加上时间等客观原因是很难完成完全的传统青花技艺。只能从简单的技法入手。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李军老师,我们相识将近8年时间,是我在陶艺路上学习传统技艺的领路人。我把学生全权交给李老师,让传统的陶瓷技艺继续传承下去,虽然不能原本的掌握,起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传统!
李老师做事历来严谨,是我教学过程中完美搭档。从青花料的研磨,到青花笔的用法,李老师都一丝不苟的传授给学生们。
刘磊的作品以鲤鱼和龙为创作元素,虽然平时油嘴滑舌,但是学起来还是一丝不苟,这点我很喜欢。
习惯在纸上作画,转换到立体器皿,难度很大,尤其是画青花,实在是很难。除了是平面到立体的转变,其次就是青花料的运用。
我一直鼓励学生用创新手法填补传统技艺的不足,景德镇的青花画工,技法高超,他们基本都是:童子功。从小拜师学艺。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讲,在传统这条道路上,是有很大的一部分差距。
传统当然要继承,但是要维持它的发展,就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注入新鲜血液。
每一件完整的作品,都是经过千万次的练习。这次15级有4个学生,每个人一个主题,孟震以荷花为主,无论是青花还是影青瓷。
曹雪,创作主体也是鱼,不同的是,曹雪的鱼为釉下五彩系。运用写意的手法描绘。大胆用色,夸张的造型,也是另一番趣味。
五彩,并不是只有五中色彩。五彩的色系远远不止五种,就如同唐三彩一般。
将设计构成的知识运用在陶瓷绘制当中,在构成课程中,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绘制手法,谁说,画都是画笔画出来的。夸张大胆的绘制手法,更能开拓学生的创作能力。
画几只小碗,闲来把玩一下
绘制青花的载体,从平面跨越到立体。
影青瓷,是景德镇另一道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影青瓷属于青瓷的一种,景德镇青釉结合半刀泥雕刻手法。
影青瓷的釉色相对龙泉青瓷,色彩淡雅,柔润。每一件作品都是在经历了千万次的磨炼。
也是机缘巧合,在景德镇遇到来自定窑的马老师,他来景德镇定做几件大瓶子,这个款式是定窑典型的器形,纹饰也是非常具有定窑风格。饱满的纹饰结合的丰满器形,磅礴大气。不愧是宋代五大官窑之一。
每一器形都是师傅手工拉坯成型,大小完全一致,丝毫没有差,真是佩服景德镇的师傅高超的技艺。器形上的每一个纹饰都是师傅纯手工刻画,师傅在绘刻的时候,完全不需要打草稿,此情景让同学们很震惊。每一刀痕,在师傅的心里早已绘制了无数次。
南北方的上釉方式没有什么区别,原理都是一样
在景德镇像这样的板车很常见,这是托运坯体主要的交通工具。特殊的要求是,轮胎的气不能太满,以免车子震动,伤破坯体。
南方满窑,北方称之为装窑,其实就是同一件事。在景德镇,几乎所有的窑都是公共窑,费用按照尺寸来收取。北方这点做的不如景德镇细致,北方的窑口都是独家独院。互不干扰,信息闭塞,所以发展不如南方快些。
原则是要求同学们每次开窑,都去每个窑口看看,因为在窑门打开的时候会有很多惊喜,甚至是惊吓。这里的公共窑,谁都可以过来烧,大师,老外,学生……观赏他人的作品也是学习的过程。
开窑时,空气的温度可以上升到50度,同学们也不会因为高温而畏惧,毫不懈怠。
北方的烧成气氛以氧化气氛为主,景德镇以高温还原气氛为主,全国来讲,日用瓷,唯独景德镇的瓷器是高温瓷器,换句话来讲,景德镇的瓷器质量高,密度大。
这里分工精细,将陶瓷所有的工艺解剖分工。这里是学习陶瓷的最理想之地。也是我每年来这里创作,带学生到此学习的原因。
白癜风可以治吗哪家白癜风治疗最专业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dezhenzx.com/jdzwh/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