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见闻明清御窑
景德镇御窑厂位于珠山区,坐北朝南,高耸的门楼,粉墙黛瓦,重檐飞翘,端庄而恢弘。深深的向往与好奇引领我们去揭开御窑的神秘面纱。
近六个世纪的岁月,御窑厂巍然伫立,荟萃陶瓷史上最优秀的人才,最精湛的技艺,最精细的原料,造出了无数精美绝伦的瓷器。
御者,皇家也。御窑是官窑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仅见于明清两代,是中央政府在景德镇设立的专门负责御用瓷器生产的机构,产品专供御用。明代洪武二年正式设立御器厂,清代康熙年间改称御窑厂。
元帝设浮梁瓷局蒙古族“国俗尚白,以白为吉”。其服饰建筑都崇尚白色。白色的瓷器,同样成为元代帝王的珍爱之品。年,元世祖忽必烈在景德镇设立第一所官窑——浮梁瓷局,专为元皇室烧造御用瓷器。应当说,这便是景德镇御窑厂的萌芽。元代景德镇成功地造出枢府瓷、青花和釉里红瓷,其成就为后来明清两代御窑厂制瓷工艺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
洪武大帝建御窑朱元璋推翻蒙元帝国,建立了大明王朝,却几乎全盘承袭了元代的匠籍制度。由于祭祀、赐赏、贸易的需要,明朝开国之初就在原浮梁瓷局的基础上建立了御器厂,此为御窑之始创。据记载,洪武窑有大龙缸窑、青窑、色窑、风火窑、匣窑等二十座。洪武年间军事上需要以瓷器换马匹用于战争,又要用瓷器扩大贸易和安抚邻邦。御窑烧出器型硕大的青花釉里红大盘、大碗、大罐,素朴雄浑粗豪而不失民族文化风韵,形成了洪武官窑的独特风格。
明洪武青花松竹梅玉壶春
戏说燕王红战袍永乐为明成祖朱棣年号。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朱棣身穿鲜红的战袍指挥作战,威风凛凛,气势非凡。第二天清晨,士兵们发现朱棣的红战袍上的霜花自然凝结成了一条腾空飞舞的白龙,以为瑞祥之兆,士气大振。年朱棣登基为永乐皇帝。御窑厂的技师们便依照燕王战袍的故事,设计烧制出鲜红甜白的龙纹瓷器,以表示对永乐皇帝的崇敬。而这种集鲜红与甜白于一体的瓷器,一时间成为永乐官窑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明永乐鲜红釉印花云龙纹高足碗
宣德皇帝蟋蟀罐宣德皇帝朱瞻基喜好玩蟋蟀,年珠山宣德官窑遗址考古发现证实,御器厂为朝廷烧造了数十种纹饰精美的蟋蟀罐。其中青花双向五爪龙纹蟋蟀罐就是宣德皇帝观看斗蟋蟀的斗盆。这位太平天子,不仅有玩蟋蟀之好,而且酷爱养鸟赏花。宣德御窑厂为朝廷烧造的花鸟虫鱼器皿,就达几十种之多。
明宣德青花蟋蟀罐
宪宗倡导斗彩瓷“成化”为明宪宗朱见深年号。这位具有深厚艺术修养,又善于绘画的帝王,对小巧精致的工艺品情有独钟。成化皇帝的审美情趣和个人喜好,直接影响到御窑的生产。在他的倡导下,成化官窑烧造出瓷质精美,彩饰优雅小巧别致的斗彩瓷器,成为明代官窑之冠,古时就有“神宗(万历帝)御前尚食有成杯一双,价值十万”的记载。而在年的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只成化斗彩鸡缸杯,以2.8亿港元成交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文房用瓷与康熙康熙时期,御窑烧制了大量笔筒、水洗、臂搁、瓷砚等文房用瓷,这与康熙皇帝实行尊孔崇儒的文化政策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康熙清楚地认识到,满族的武力不足以统治中国。唯有遵孔崇儒,学习汉民族文化,才能巩固满清帝国统治。康熙刻意求精地让御窑厂的窑工们烧制各类文房用具,这其中以笔筒烧制得最为出色,在清代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清康熙景德镇窑墨彩竹节式臂搁
四爷最爱素雅器雍正皇帝为康熙第四子,有“四爷”之称。这位铁面无私的帝王,在艺术鉴赏方面颇具文人气息。他喜爱文雅素净的瓷器,追求自然、含蓄之美。御窑厂生产的瓷器的样式,都要秉承雍正皇帝旨意,做出各等式样之后由皇帝选择。宋代瓷器以胎质细腻、色彩淡雅、大度秀美而闻名于世,深得雍正喜爱,因此御窑厂生产了大量仿宋瓷作品。粉彩以玻璃粉打底,彩绘图案具渲染效果,颇似中国水墨画意境,雍正对此喜爱有加,故雍正年间粉彩盛烧一时。
清雍正斗彩福寿纹碗一对
漫步在御窑厂,想象当年无数能工巧匠在此穿梭忙碌,惊艳于在此创造出的大量陶瓷精品,数百年的时光弹指一挥,这处历史遗存凝聚着璀璨的文化,如瓷国皇冠上的明珠熠熠生辉。
(部分图文源自网络)
往期回顾:(点击下列标题可直达)
瓷都见闻
窑神童宾
瓷都见闻
瓷业习俗(上)
瓷都见闻
瓷业习俗(下)
瓷都见闻
手工制瓷
瓷都见闻
古窑瓷韵
更多瓷都见闻,敬请期待
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记得北京哪家医院能治白癜风白癜风怎么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dezhenzx.com/jdztw/6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