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火烛天千年雅韵开州区博物馆馆藏瓷
来源:开州博物馆引言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英语“China”,既称中国,又指瓷器,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瓷器是“泥琢火烧”的产物,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全人类共有的珍贵财富。中国制瓷历史悠久,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不过,无论胎体,还是釉层的烧制,工艺都显粗糙,烧制温度也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为“原始瓷”。东汉时期出现了符合瓷器标准的青釉瓷,隋唐五代瓷器技术进一步提高,北方地区出现了精致细密的白瓷,与南方的青瓷形成了“南青北白”两枝奇葩。宋代名窑名瓷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古代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汝窑、官窑和定窑被称为“五大名窑”。元代时,“瓷都”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成为瓷器新宠。明清时期,从制坯、装饰、施釉到烧成技术,都超过了前代,装饰题材广泛繁缛,釉色多种多样,达到了古代历史的最高水平。开州博物馆馆藏品中,瓷器也是特色藏品之一。有南北朝时期及汉代青瓷,更有宋代龙泉窑和景德镇窑的名贵瓷器,亦有品类众多的明清瓷器。无论从装饰技法(如青花、粉彩、五彩、珐琅彩等)看,还是从用途(如日用器、祭器、装饰器等)讲,都较为丰富,可谓是含蓄温润、斗艳争辉,精品集萃,雅意盈室。在馆藏瓷器中,尤值一提的是龙泉窑瓷器和景德镇瓷器都系温泉古镇窖藏出土。温泉古镇,古代秦巴古道明珠,今天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唐宋元明至清前期,曾几度繁盛,商贸活跃,流通便利。透过这些历经岁月沧桑而出土的瓷器,可依稀想见当日场景。追古抚今,责任在肩。我们不仅要继续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文物,更要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让这些积淀着祖先深沉精神追求的无声文物,唤起更多受众参与到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中来,让人们相逢相知,共享和谐安宁、富裕文明的美好生活,把传统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光大!本馆藏品展示南北朝青瓷汉代八系青瓷罐汉代瓷罐东汉塔形瓷罐南宋龙泉窑凤耳瓶南宋牡丹缠枝瓶南宋莲花瓣碗南宋莲花瓣盏南宋斗笠碗明代花花瓷盘清代五彩花瓶清代红柚坛清代青花五孔瓶清代三彩瓷枕清代五彩人物棒槌瓶春宫图瓷片知识链接·瓷器概述“瓷器”的发明始于汉代,至唐、五代时渐趋成熟;至宋代为瓷业蓬勃发展时期,定、汝、官、哥、均等窑。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继承并发展了宋瓷传统,宣德。成化窑制品,尤为突出;清代风格古雅浑朴,比前时稍逊,却胜在精巧华丽、美妙绝伦,康熙、雍正、乾隆时所制器物,更是出类拔萃,令人叫绝。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精品鉴赏明永樂青花刻藍地白龍梅瓶清雍正白地青花花卉天球瓶清乾隆冬青釉青花花卉夔耳瓶清雍正霽青直口瓶元·磁州窯翠藍釉黑花梅瓶·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南宋·龍泉窯青瓷鳳耳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南宋·龍泉窯青瓷蓮瓣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茶葉末釉瓜棱瓶·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清雍正茶葉末螭耳花澆·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清康熙青花番蓮紋碗北宋·汝窯蓮花式溫碗明釉裡紅番蓮玉壺春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霽青獸面雙環洗·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爐鈞釉梅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霽青描金塔式龕清康熙青花魚龍變化高足盤清康熙青花鯉躍龍門折沿盤清康熙青花罐清描紅雙龍高足蓋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釉裡紅波濤白龍紋梅瓶清康熙冬青釉裡紅龍紋瓶清康熙·寶石紅觀音尊·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青花四季花卉紋蓋罐·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八年磁胎洋彩紅地上添花膽瓶清乾隆·青花蓮托八吉祥大罐清乾隆·青花紙搥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主编:王永威副主编:刘炳束责任编辑:袁航敏本期供稿:王永威
上一篇文章: 空白期青花真的是一片空白吗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dezhenzx.com/jdztw/14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