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景德镇等你
Jun.
来来去去
在景德镇停留的时间已经不算短,
把零零散散的照片汇总起来,
总大概能透过这些,
让人想见一部分这个地方的真实面目。
传统,当代,
艺术,商业,
生存,梦想,
形形色色,
只要与陶瓷有关的一切,
在这里都可以找到。
景德镇值得你来遇见。
一户普通的匠人家,
院子里摆满刚刚做好的瓷胚。
像这样的人家,
瓷镇遍地都是。
拉胚小哥娴熟地拉起一个大花瓶,
过程只需要两三分钟,
而要学好这门手艺,
起码要两三年。
对于初来景德镇的小伙伴们,
其实古窑是个很好的去处,
里面几乎系统介绍了景德镇陶瓷的所有工艺,
并且(亮点来了!)——
很适合自拍。
瓷有它本来的性格,
与其他的事都不同,
它不是任由你迫切和用力就可以达成的事,
那种静、柔、慢的力道就像太极,
许多人由此潜心,
找到了一种钟爱的存在方式。
每一窑的空间都非常宝贵,
摆完大件,
小的缝隙中都会被摆上小件。
匠心独造,烈火催生,
每一件瓷器都有它的前世今生。
老厂的铁匠,
专门做做瓷的工具,
一边敲着手上的活一边和我说话,
“你从哪里过来的啊?”
“杭州。”
“杭州好地方啊,我从广东来的,
现在我这行不赚钱了呦...”
“那您卖贵点不就赚钱喽~”
“他们做瓷的也要活啊,哈哈。”
说着说着,
干脆坐下来拿出一根烟。
景德镇有许多
像这样破旧的老房子,
经常用来当做最简单的小作坊,
置身其中,
总让人产生一种时空的恍惚感。
古窑看泥胚的老人,
打盹小憩。
一座关公,
威武地立在作坊门口。
无论是外来艺术家还是传统老工匠,
或者是学院派的新生代,
都不由分说地卧虎藏龙。
利胚师傅在专心这造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
深入到匠人或者艺术家的日常里去,
就能发现,
做瓷有它的艰难,
也有它的散淡。
并不是每次烧窑都会成功,
正因如此,
每一件入窑的器物,
都被寄托着一份期愿。
咖啡杯的碟子,
需要用特殊的夹子夹住蘸釉,
之后不会留下一点点凹凸的痕迹。
往模具里灌泥浆的小哥,
只要天晴,
这就是他每日的工作。
堆积的青花与佛头,
像这种随意又有趣的组合,
稍有留心都不难发现。
一座毛主席像,
需要两个成年男子用全力才能拼起来,
拼好后微调,捆绑,
要在石膏模子里放一个月才会彻底干。
传统的老景德镇人,
从小就学一门手艺,
足够一生。
一副耳机,
一个颜色,
一整天。
三宝村深处皆是山林。
如果有机会,
你会愿意抛开世俗琐事,
在这儿盖一栋房子,
观山雾,看日出,做瓷器吗?
有一位认识的朋友就是这样。
一个老阿姨的工作桌案,
每次看到她,
都在那里粘壶嘴,
可能已经粘了一辈子了。
景德镇像这样
一生单纯只干一道工序的老手艺人有很多,
也因此,
任何一道工序都不可小看,
都有它的难度、个性与故事。
上釉的方法多种多样,
视想要的效果和器物大小形状而定。
经常喷釉的小哥,
面容往往很神秘...
关于画瓷,
工匠们往往有自己擅长的题材,
传统匠人,
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
互不干涉。
外来艺术家思维开放,
凡是喜欢的材料都愿意混搭,
画自己想画东西,
不管传统的老套路。
爱马仕在景德镇订做的系列餐具。
与传统制瓷相比,
国外艺术家的陶艺作品,
散发着迥异的气息。
景德镇周边的郊外,
还有婺源、瑶里,
风光不负。
这是一个有着千年文化的古镇
有传统的手艺工匠
有思想超前的年青一代
也有世界各国的艺术家聚集到此
文化的融合
使得这座城市有着别样的艺术气息
我在景德镇等你
你不来看一看吗
......
呼和浩特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白颠风是怎么引起的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dezhenzx.com/jdzms/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