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都瓷都都文化的事交给市场为
“醋都”“瓷都”……“都文化”的事交给市场为好
“中国醋都”只有一个吗?据11月15日澎湃新闻网报道,江苏镇江市日前被授予“中国醋都·镇江”称号,镇江醋业协会会长称镇江是第一也是唯一,而出产山西老陈醋的山西清徐县自年起已在推广“中国醋都”这一城市名片。
我国有很多叫“×都”“××都”的地方,比如“瓷都”“药都”“酒都”“煤都”“铜都”,以及“小商品之都”“物流之都”等,这些“都”都是(或曾是)某种产业的集群地,产业规模、技术、品牌等往往在国内名列前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代表性。
此番“醋都”之争背后,更值得思考的,是“都文化”的演化及相关评价规则、机制等。
评价“×都”通常有两种渠道:一是市场渠道,社会各界经过较长时间的接触和感知,对一个地方的产业或文化现象自然而然地形成共同的印象和口碑,“×都”称号实至名归或者约定俗成。如江西景德镇的“瓷都”、安徽铜陵的“铜都”以及安徽亳州、河北安国、江西樟树、河南禹州的“药都”等,都是经过数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淀而来。
另一种渠道是行业协会等组织机构认定。比如,中国美术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协会等组织曾先后授予福建德化、浙江龙泉、河南禹州、福建永春、河北唐山、广东潮州“瓷都”称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联合授予四川宜宾、江苏宿迁“中国白酒之都”称号,中国食文化研究会授予贵州仁怀“中国酒都”称号。
当然,这两种渠道评价出的“×都”也存在不少重合之处,因为某些城市本身在历史上就具有比较厚实的产业基础和良好的品牌效应。但有些时候,人们也会对这两种渠道评出的“×都”出现一些认知落差——自然积淀形成的“×都”往往知名度更高,而机构评出的可能认可度较低。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瓷都”,人们首先想到的多是景德镇,另外几个“瓷都”虽被协会认可,但难以撼动景德镇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dezhenzx.com/jdzms/13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