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摄色汪先国青瓷镇上的陶瓷制作人
瓷酒瓶生产历史久远,与酒的生产,存储密切相关,伴随着酒业的发展而发展。浙江省龙泉市盛产青瓷,历史悠久,规模空前,技艺精湛,声名远播,是我国传统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不愧为中国瓷器史上一颗灿烁的“瓷国明珠”。为此,建有专门的青瓷博物馆,系浙江省名符其实的瓷文化古镇。
保湿袋装的熟泥
游此小镇时,发现规模生产瓷器的工厂有六七家,家庭式生产的小作坊也不少。
搬运满架的泥瓶
能生产高档次的青瓷,生产酒瓶自然不在话下!在征得同意后,只身走进了小河边一家生产规模较大的工厂,车间正在为北京某知名酒业赶制一批瓷酒瓶。
现代燃气燃烧炉
与景德镇纯传统手工制作方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车间里现代的电机、风机、电钻和大型燃气烤炉纷纷登场。
挤压瓶嘴
制模、试制和定型当然是酒瓶生产前少不了的流程。我见识的瓷酒瓶生产是从泥瓶脱胎开始的。
收集泥瓶
泥瓶体大致要经过修体、栽嘴、打耳孔、上釉、风干和入炉等工艺流程。
上釉前对泥瓶进行修缮
在偌大的生产车间,女多男少,以中青年为主。
将泥瓶送进风干室风干
男工承担了脱模、搬运等体力消耗稍大的活儿。
泥瓶打耳
女工则成为泥瓶修体、冲压瓶嘴、打耳孔、栽瓶嘴和上釉等技术岗位的主角。
泥瓶栽嘴
其娴熟程度,让人难以想象。我初略计了一下时,女工每二十秒处理一件;据女工介绍,她们最高时每天处理六千件。
将泥瓶多余修除
上釉其实很简单。想像中上釉是件十分复杂的工艺;观看后发现上釉是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活儿。将修好的泥瓶完全浸入釉浆中滚动并倒出瓶体内多余的釉浆即告结束。
给泥瓶内外上釉
釉浆及泥瓶胎所用之泥的生产要复杂得多,但全部由机械完成。
从模具中取出泥瓶进入细加工程序
炼熟的泥用塑料保湿袋盛装,堆成垛待用。
收集泥瓶
与传统的土窑与木材为燃料的烧制瓷器方式大不同的,要属采用铁炉与天然气作能源的烧制方式了,既节能又环保,成为现代制瓷业普遍采用的烧制方式。
加工釉浆
由于要赶路,没眼福亲眼见证瓷酒瓶的出炉,十分遗憾!有机会一定补上这一课。
加工瓶嘴
瓷酒瓶商业化生产给酒企多了一种选择,本无可厚非,但随着环境的治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近年来,有不少环保人士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dezhenzx.com/jdzms/12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