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纽约艺术家的中国情趣

9月15日(本周六15:00)

轻艺术空间九月新展即将开幕

展览《爱莲说——柏睿安个展》

展出一位纽约艺术家的中国情趣

出品人:邓轩

策展人:陶喜宝

艺术家:柏睿安BrianMichaelReed

开幕时间:9月15日15:00

展览展期:9月15日—10月31日

展览地点:金山意库.轻艺术空间

特别赞助:樾千山

特别支持:金山意库

观展方式:免费

外国人如何理解和感知中国文化

莲花,小龙虾这些日常生活之物

为何能让一位纽约艺术家充满灵感

西方艺术家来到中国后的艺术创作

又有哪些乐趣,差异甚至是艰辛

借展览开幕前,和柏睿安先生对谈

柏睿安BrianMichaelReed

先后毕业于美国詹姆斯麦迪逊大学、耶鲁大学,获绘画与艺术史系硕士学位。现为自由艺术家,活跃于纽约、上海等地。其作品深受《纽约时代周刊》、《华盛顿邮报》等媒体好评。现阶段的创作包括“从中国到宇宙”等艺术项目,尝试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精髓,以国际化的视野进行多维度的艺术探索。

QA

陶:作为一名在西方艺术熏陶下成长起来的青年艺术家,可否谈谈您在艺术创作中受益于西方艺术的哪些启发?

柏:没有关于如何成为艺术家的指南或手册,每个艺术家都以独特的方式从不同的地方开始。我在美国荒野地区的一个养牛场长大,那里没有多少文化机构,如博物馆,画廊或艺术活动。我很幸运能够受到一位备受好评的风景画家SandraKing的辅导,她教给了我绘画技术和构图技巧。我曾临摹大量印象派和野兽派艺术家的作品,它们帮助我理解了如何以自己的方式结合色彩。大学期间,我遇到了一位教授JamesCrable,他本人是一位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概念艺术家。他介绍了那些真正做尖端艺术的当代艺术家,让我深受启发。

我喜欢创作反映我自己生活经历的艺术;借此审视我的兴趣和思考,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有意义的。有时候我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以寻找可以创造的方向,有时我会张开双臂,欢迎我周围生活经验丰富的朋友来指导我的创作方向。我认为,艺术家几乎可以用他们的一切经历来创作,因为最大的创意来源于生活。

创作中的柏睿安BrianMichaelReed

陶:可否具体说说你在来中国之前的艺术创作方向?

柏:在我来中国之前,我一直在纽约的工作室里进行创作,并有一些画廊展出我的作品。我开始有驻地项目的想法是因为我想留给我自己和艺术更多的时间,而不是循规蹈矩,把自己固定在之前的生活里。我做过一些国内和国际的项目,从中感受到我所感兴趣的地方风土人情;也通过这些机会进行了在全新环境下的艺术创作。

我在年有幸参加北京宋庄为期三个月的驻地项目,从中感受到在中国生活和我所经历过的生活是多么不同。我很想继续探索中国,所以我每年都会在中国做一些项目,去感受我没发现过的中国魅力。

陶:来中国之后的创作状态与之前有哪些转变?

柏:我对中国的看法自始至终都是这里的生活变化非常快。我在中国创作过程和业务方面,必须要能够快速工作,试图接受并从事我在美国通常会放弃或拒绝的事情。我必须努力争取我想要的东西,并且在一天结束时能接受一日的成果不如我的预期。中国有很多大型艺术展览空间,也有一些艺术空间期望能够制作大型展览来引起人们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dezhenzx.com/jdzms/106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