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家人反对你学佛你可能犯了以下几个错

精细化治疗白癜风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781220.html

随着时代的进步,佛法作为一种人生的最高智慧,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公众的认同,学佛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并不是所有学佛的人,都如人们所预期的那样,能够自如地运用佛法的智慧,指导自己的人生,顺利走出各种心理和现实的障碍,活在自在快乐的光明当中。

相反,有一些人学佛之后,旧的烦恼习气未除,更添了许多让人担心的“病态”来:

或者不能融入社会,生活被边缘化;

或者落入迷信,整天神叨叨的;

或者修行不能落在心性上,形式化倾向很严重,喜欢把佛法当成苛求和指责他人的工具;

或者虽然口头上标榜是佛教徒,实际上却并不修行,行为、习气与俗人无异,甚至更虚伪、邪恶;

或者想修行,因没有正确的知见和善知识引导,功夫不得力,自己烦恼炽盛,也让周围的人烦恼,等等……

如斯之类,给人的感觉是,不学佛还好,学佛反而学出问题来了。

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在家学佛的年轻人,需要在如下几个问题上特别注意:

首先,要有适合自己的正当职业,解决好生计问题,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承担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做一个正常的人。这是我们学佛的基础和前提。

修行需要有福报。福报不是上天的恩赐,而是来自责任和义务,来自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自辛勤的工作和奉献。

学佛并不是一个特殊的“工作”,而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它可以帮助我们培养一种直面现实人生的信心、勇气和智慧,让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出色,人际关系处理得更和谐;当困难和障碍现前时,能够从容自如地去应对。

学佛不应该成为我们逃避现实和推卸责任的借口,或者掩盖自己懒惰和软弱的幌子。

一个修行人,如果人际关系处理得不好,生活不能自立,过得一塌糊涂,自私自利,逃避责任和义务,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以身谤佛”。

学佛的人应当通过自己在做人做事方面的出色和成功,来证明佛法的殊胜,以身表法。这才是合格的佛教徒。

其次,要分清正信和迷信,既不要陷入外道邪法,也不要把“学佛”简单地等同于“求佛”。

所谓正信,用净慧老和尚的四句话来表述,就是“以三宝为正信的核心,以因果为正信的准绳,以般若为正信的眼目,以解脱为正信的归宿。”

佛是我们的老师,而不是万能的宇宙之主宰或者命运之神。佛不能代替我们修行,也不能代替我们成佛。佛只是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并教导我们如何从烦恼走向解脱,而真正的解脱则需要我们自己去努力地依教践行。

所以,我们学佛,一方面要相信自作自受的因果道理,自觉地与外道邪术划清界限,主动地依因果规律行事,努力地通过持守五戒十善,行四摄六度等善法,从心上把握和改造自己的命运,不能陷入心外求法的迷信中。

另一方面,学佛是为了成佛,而不是一味地向佛菩萨索取、跟佛菩萨做交易。

学佛是为了最终能够像佛菩萨一样,用广大的智慧和慈悲,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一个佛教徒,如果他不遵从佛陀的教导去勤修戒定慧三学、息灭贪嗔痴三毒、净化身口意三业,而是一味乞求佛菩萨给他带来好运,那他就不是一个正信的佛教徒。

第三,要深入经藏,亲近善士,树立正见。

凡修行不上路、不得力、障碍多,乃至误入歧途,皆因没有树立决定的正知见、不明白修行理路所致。所以,历代祖师特别强调学人首先要树立“真正见解”,要“见与师齐”。

我们正处在一个资信极为发达的时代,接触佛法的机会非常多而且方便,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披着佛教外衣的邪师邪说之蛊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尽快地树立正知正见,找到一个适合于自己的修行法门,熟练地掌握正确的用功方法,要有择法眼,具备辨别正邪的能力。这也是我们修行获得成功的前提和保障。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端正发心,持守净戒,忏悔业障,亲近三宝;二是经常读诵大乘经典和祖师语录,树立圆顿的知见;三是多亲近善知识,以便及时获得指导和鼓励。

第四,要把修行的功夫落实在心地上,以培养健康的心理人格为第一要务,不能流入形式。健康的人格和心理,是修行获得成就的保障。一个人格不健全的人,在修行的过程中,非常容易招来魔障。

我们发现,现在有不少学佛的人,本来性格就比较偏执,在社会上混得不好。

学佛之后,因为发心不纯正,虽然也坚持天天诵经打坐,好像很精进,但是,其性格和心态的转变并不明显,甚至变得更偏执,喜欢用佛法的道理去苛求别人、教训别人,搞得人际关系非常紧张。

类似的情况,皆因不知修行的根本所致。所谓修行,就是要净化自己的心灵,修正自己的言行,美化自己的人格。

也就是说,要通过培养慈悲的心、感恩的心、包容的心、忏悔的心、随喜的心和乐观的心,来扫除心灵深处一切诸如贪婪、嗔恨、嫉妒、骄慢等阴暗的东西,让内心充满光明。

这就是佛陀所说的“自净其意”。一个人的修行是否得力,不在于他是否有神通,重要的是他的性格是否变得更柔和、更包容、更淡定、更光明。

第五,要养成一种持之以恒地坚持做早晚功课和在日常生活中提起正念的习惯。在家人不比出家人。出家人的生活环境相对比较单纯、清净,他们日常的六根所触,无不与佛教相关,所以,比较容易提起正念。而在家人的生活环境比起寺院来,要复杂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连最起码的早晚功课都没有,要保持对三宝的信心和修行解脱的道念不退转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在家人修行,必须充分认识到做早晚功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早晚功课具有提醒和警策的功能。只要我们天天坚持,养成了习惯,其力量是不可思议的。有很多人皈依佛教之后,并没有养成日常做固定功课的习惯,这样,时间一久,信仰也就淡化了,跟不信佛的人没有什么两样。当然,在家人要上班,时间比较紧,早晚功课不必像寺院那么复杂,可以简单一些,尽量做到“信解兼顾,定慧等持,简单易行”。比如,诵楞严咒3、7、14或者21遍,乃至念十声圣号都可以。关键是“心要恳切、持之以恒”。以上五个方面,是我们在家人学佛应当注意的几个关键点。这五个方面做到位了,修行就能落在实处,得到真实的受用。

如有发心做功德的菩萨们,请联系祝圣寺功德

(都可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dezhenzx.com/jdzms/102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