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游学去吧,在三月,去景德镇
来,我们游学去吧,在三月。
三月有惊蛰和立春,万物复苏,梦里都是一片桃红李白,该是踏青游学的好季节,从洛阳到景德镇公里的路上风景如画,走过多次,也越来越喜欢,三月,满路的绿意缀满金黄的油菜花黄,桃花粉红,野樱如云,高速上一路欢歌笑语,还有两只可爱的哈士奇一路随行。
景德镇是世界瓷都,天下名瓷半出于此。三月,王豫明老师要回景德镇烧瓷了,说起王豫明老师,是个传奇,故事颇多,你如果想了解大概,就去百度上搜搜他的信息,度娘会告诉你。
这个三月,洛阳安心茶坊联合洛阳兰花豆文化传媒,携手王豫明老师,带您深度游学景德镇,感受世界瓷都的魅力。
既然要跟王豫明老师去景德镇,我们就先介绍一下我们去景德镇能做点什么。
1、沿途风景如画,一路欢歌
2、了解景德镇瓷器历史
3、跟着名家拜访瓷器名家名窑
4、听陶瓷学院派与民间陶瓷艺人对陶瓷艺术的理解与演绎
5、美丽的陶溪川陶瓷艺术市场淘点自己喜爱的
最关键的是,老师和匠人一起指导你如何画瓷烧瓷,还可以和老师们一起合作创作你自己风格的瓷器,烧出来摆家里
6、如果您有闲暇,景德镇周围风景如画,庐山、婺源很近呢。
年3月20日从洛阳出发,年3月26日返程,自驾来回,交通食宿A费。游学费用元/人,游学费用含陶瓷制品的工本费用。
如果您繁忙中没有时间询问“度娘”,那就看看下面这篇转自“度娘”的文章,简单了解一下王豫明老师。
气清神腴梅影花光
——也说王豫明色釉瓷绘
舒立洪
王豫明在艺术圈人缘极好,名气也大,人皆谓之通才、鬼才,挎一架破旧相机行走天下。这些年应邀为林庸、韩美林等近百位艺术大家拍片制作音乐视频。他敏锐而独特的视角总能使人惊叹,作品中静止的画面,意蕴深远的音乐,专业精到的点评插入每每直叩观者的心扉,直赢得粉丝如云。像陈丹青这样见多识广的人物,见到王豫明的影像没两分钟便被“当场拿下”。
十年前偶来景德镇画瓷、拍片之后,惯于交游天下的他,竟在知天命之年,以20年为期于景德镇三宝村租下一栋破屋,沉心要与瓷器耳鬓厮磨……在景德镇的这些年里,王豫明拍了不少好片,帮朋友策划了不少不同凡响的展览,当然,这些是他的“分内之事”。就其亲手制瓷的历程而言,从初期的青花釉里红类作品,到《金莲》粉彩系列作品,再到新近的高温色釉《梅问》系列作品,我所见的是一个不断化“分外”为“分内”的王豫明。在王豫明的《梅问》系列作品中,愈见创意独出、意境深广、视点多变。在沿袭传承和打破传统上,他将传统的形式语言与现实对象进行了完美结合,使作品产生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他的作品融合了“梅骨竖琴、岩梅合一、与天传香、树老凝梅、小梅初展等梅林千姿的叙述,打破传统的手法正是通过自身对形象和色彩的感知,努力用绘画的造型语言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情感。
窑变,也许其中隐含着某种生命的密码。在火的幻化下,一切都可能发生,关键在于运用之妙,成败完全存乎一心。王豫明在高温色釉《梅问》系列作品中进行了一系列窑变釉的探索,从高温窑变到亚光彩釉的配制,生成了独特的陶瓷材料语汇。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正是颜色釉这一色彩丰富,韵味深远特性,也是让王豫明迷恋颜色釉绘事的重要原因。王豫明纸本花鸟奔放野逸,八面来风,意味悠长;其韵味畅然随性,纵横天地,妙造自然。颇有自家“面貌”画作,得到很多名家的赞许。从近期创作的这批瓷绘《梅问》系列作品看,相较于他的国画,显得更为成熟了。能让人触摸到那片清净明澈,智慧洒脱的内心。其用笔格调,书法入画,色釉超然,若不经意,充分体现了他的写意心态和人文情怀。书法笔力稳健,结字茂密,率意天真,古意浓浓。其画面香雪缤纷,笔致疏落,气清神腴,满是梅影花光。面对陶瓷这一新载体,王豫明没有丝毫的胆怯与犹豫,行笔施色间却是那么地自信与肯定,分明是行家里手的状态。
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作品,形式和精神是组成画面结构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王豫明很好的诠释了这两点。他在将现实中的客观形象转化为艺术形象的过程中,一直充分体会艺术创作的真情和感受、不断探索和发现艺术表现的新空间。伴随着水、土、火三元素,让我看到王豫明似乎在窑火里找到了归宿,进而在景德三宝方寸陋室中、在幻化万千的瓷釉上生发出自在、自由、自为的生活样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dezhenzx.com/jdzly/9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