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以ldquo瓷rdquo闻名,
我知道读者君在期待《东方的风水西方的地缘:湘潭篇》……请容我这篇文章插个队先。最近去景德镇逛了两天,有许多震撼感受,一定要吐槽出来。
景德镇市区的常住人口不超过50万,跟醴陵城区的常住人口差不多。光看市容和房地产,醴陵似乎比景德镇更大更新,更像地级市,说景德镇是个四线城市也不为过。
改造废弃的旧厂房,保护工业遗产,培育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似乎是北京、上海、杭州这些有钱有人才、玩得起艺术和时尚的一二线大城市的专利。景德镇一个四线城市,却将创意产业经营得风生水起,堪比北京的,于年底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并被授予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的称号。它是如何做到的?
我梳理了一下,景德镇主要做到了以下四点。
第一,是全国顶级的陶瓷创意人才聚集景德镇,包括中央美术学院的老师与学生,乌泱乌泱地在景德镇设工作室,甚至定居景德镇。这些被称为“景漂”的外地人,据统计有三万之多(含多名境外“景漂”),跟株洲的芦淞市场有得一拼,但是他们的学历和艺术修为远高于芦淞市场的从业者。
在景德镇的创意市集上,晨曦君随便问摆摊的是哪里人,几乎全是外地人(包括在景德镇的陶瓷类大学、学院和职校念书的外地人),通用普通话,我没听到当地方言。市集上售卖的陶瓷制品,博物馆里展览的雕塑,创意园区的建筑、景观、橱窗、灯光、文字、颜色设计,都是国内最强的创意大脑搞出来的杰作,艺术水平与审美品位远远超越了景德镇这个城市和它的本地人口所能达到的极限。
人才富集到这种程度,地球人都无法阻挡景德镇的创意产业兴旺发达了。政府基本不用费劲招徕人才,聚集效应使得人才自己往景德镇扑。政府搞个雕塑展也不需要绞尽脑汁去请名人,国际名人和国内名人争先恐后地来这个小城市捧场。如此强大的号召力和吸引力,换成一二线城市,政府也会笑抽了。
景德镇正在进行中的“时代新象”雕塑展,给它站台的是国内外艺术界的顶级大咖。
“时代新象”雕塑展上的一个展品。
这样的人才群体,醴陵是没有的。醴陵也有陶瓷学院,但我没听说陶瓷学院的学生和老师有在醴陵创业、搞工作室的,更没有听说全国各地的陶瓷人才往醴陵跑的。反而在湖南人的普遍印象里,醴陵是个比较排外的地方。
第二,是景德镇的陶瓷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全面实现了年轻化、专业化。
年轻,并不光是绝大多数从业者是二三十岁的人,而且是不论年龄段,从业者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完全实现了年轻化、现代化、时尚化,与我们看腻了的那些传统中国陶瓷完全不同,切合了喜新厌旧的人性对创意和新奇的渴求。
专业,是这些从业者一般都是科班出身,在高校受过良好的基本功训练,陶瓷专业教授多,高级陶瓷工程师和高级工艺美术人才多。创意市集的摆摊者中,学历不高的民间艺人已经很少见了,这不是政府的取舍,而是市场选择和淘汰的结果。
景德镇本地高校的创业率可以侧面说明它的陶瓷创意产业的从业者年轻化、专业化是如何实现的。据统计,景德镇高校陶瓷类相关专业学生创业率高达40%,远远高于江西省2%的平均水平。这些刚刚投入世界的年轻人,心胸是开放的,眼光是天真的、好奇的,热情是高涨的,还没有被套路、被世故、被沧桑,正在一生最好的创新年华。
景德镇创意集市上的手作售卖品。
景德镇一个青花瓷风格的广告。感叹一下,湖南那些大红大绿、刺得人眼瞎的乡镇风广告和招牌何其多!
相比之下,醴陵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人才还是那些老的,年纪老不是问题,关键是审美老、理念老、风格老,见识少,创新少,做出来的东西让人一点没有掏钱购买的冲动。而在景德镇的创意市集上,面对那些充满创新的美好而有趣的作品,作为严格的极简主义者、轻易不掏钱买东西的我,不得不无数次地与自己的购买冲动作斗争,以免自己被勾引得要买买买,买到剁手。能将顾客的购买欲望激发到这种程度,市场还怕做不起来吗?
年时,我在网上指出:“说良心话,醴陵瓷器的瓷质的确好,但设计几百年不变,还是传统的花鸟虫鱼那一套,但是社会已经变了,有许多人已经像我一样喜欢现代的东西,买瓷器要没有花只有颜色的,甚至颜色都不要只要白色,或者喜欢波西米亚风,异域风情,现代抽象艺术等等。醴陵的陶瓷行业,有年轻的设计人才吗?有外部血液流入吗?跟得上喜新厌旧的消费者的诸多新潮流吗?”
这次在景德镇,又想起了上面的观点。景德镇解决了的问题,醴陵还有待解决。
第三,是景德镇和江西深厚的文化沉淀。
在景德镇的创意市集上,我问一个摆摊的湖南人,为什么不去醴陵,而舍近求远来景德镇。他的回答是,虽然号称瓷都的在国内有好几个,但景德镇是唯一的可以找到所有的陶瓷艺术形式和陶瓷制作所有环节的技术工匠的城市,而醴陵,只有xx一种形式(作者注:他用了一个专业词xx,我忘记是什么了)。
我的理解,景德镇的陶瓷创意产业,已经做到跟我们株洲的轨道交通产业一样,核心技术一应俱全,产品各个门类,配套无分巨细,应有尽有。到了这个份上,至少在国内是无敌了。那同时也意味着,别的城市要复制你的产业基本不可能了。醴陵要成为景德镇第二,面对景德镇的千年陶瓷工业史和文化底蕴,怕是难度很大。
我和这个湖南人聊过后,还想到一个大问题:醴陵原来很多有名的瓷厂倒闭后,那些工匠老去或者不在了吧?醴陵陶瓷的特色靠谁传承呢?
江西的文化沉淀比湖南深得多,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软实力。历史上,互为老表的两个省,在文化和人才上的表现有天渊之别。虽然宋朝某名人在湖南的岳麓书院题了一副牛皮的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但那是当不得真的,晚清之前几千年,湖南既没有出产什么本土文人,也没有在科举考试中有多少光芒;而江西,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两个成语的原产地,唐宋八大家,江西占其三,有好事者统计历史上各省的状元总数,江西29个,湖南才4个。
一个文明了几千年,一个蛮荒了几千年,虽然近现代湖南有逆袭,但千年的文化沉淀所产生的两省差别还是很大的。举个简单的例子,配同样的青山绿水,江西的民居白墙黑瓦,成为中国山水画审美的最高意境,而湖南的民居,黄泥巴墙,说不出什么瓦,这就是湖南各地搞油菜花节,但搞不出婺源1%的名气的原因。颜色搭配怎样能出彩、能艺术,考验文化的深厚度。陶瓷也是门艺术,没有文化作为支撑是很难玩好的。
艺术家聚居的景德镇三宝村的一个房地产项目,全部为白墙黑瓦的传统风格的别墅,项目入口是某艺术家的黑底白鸟(或白云?)的雕塑。青山秀水,空气洁净,四野安静,是隐居和创作的好地方。我至今未在湖南见过艺术水准如此高的别墅项目。
景德镇乐天集市:白墙黑瓦的江西民居与广告之美。广告中的“乐天陶社”为香港著名的文化创意连锁机构。
景德镇创意集市上的售卖品:黑白的构图之美,线条之美。
图中的店铺名为“骨子里的景德镇”,窃以为这个名字也适用于这张照片,有些冷清、有些历史,干净,淡然,有点距离感,如偶入镜头的路人甲女士。
废弃的瓷厂车间改成的创意工作室。
我在景德镇逛的时候,同行的资深文化人数次感叹:“你发现没有?景德镇摆摊的人特别文明,特别有修养,不强买强卖,不扯着嗓子吆喝,就安静地坐在那里,温和地和顾客互动,你不买他们也不生气。”我确实发现了,景德镇的摆摊人,温文尔雅,是真正的文化人,历史上的汉族文化精英、魏晋风度,应该就是这样吧?
我也确实觉得,湖南是个文化涵养不够、粗糙又霸蛮的地方,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明显不如对物质层面和生理层面的满足的追求。比如,景德镇的餐馆少,不像我们湖南满街都是餐馆。作为一个纯正的湖南人,我非常不能理解,湖南人何以对吃有这么异乎寻常的热情?难道除了吃,世界上没有更有意思的事吗?这就是湖南文化的原始层次。这个话题我不展开论述了,免得掉粉、免得挨板砖。
第四,是景德镇政府的创业激励措施好。
在景德镇两天,晨曦君逛了好几个创意集市,随机跟好多摊主聊了天。印象最深的是,没有一个摊主不说景德镇政府的政策好,他们对政府的扶持和服务精神的赞赏和感谢是发自内心的。我是私人出行,也没有任何官方人士陪同,我相信他们告诉我的不是场面话、假话。一个人说好不难,难的是人人都说好。景德镇的政府,确实有两把刷子。
我觉得,景德镇这些已经被实践检验是行之有效的创业政策和一条龙服务,不止醴陵搞陶瓷创意可以抄,株洲搞文旅产业也可以借鉴。
景德镇陶溪川创意集市
要在陶溪川集市摆摊,可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dezhenzx.com/jdzly/9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