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的空气可以出口景德镇的蓝天碧
近几年,
景德镇居民不难发现
身边的环境悄然改变,
转角的街心公园,
平整的草地,
清澈的河流
.....
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来看看为了改善生态环境,
景德镇都做了哪些事吧!
??
双创双修”展成效 城市有“品”农村更美本报记者 周筠
秀美马鞍岭
近年来,我市把“双创双修”作为规范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载体,以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城市为目标,坚持城乡同步,注重内外兼修,致力于打造与世界对话的国际瓷都,既给城市“洗脸”,又给农村“洗脚”,努力实现城区美、乡村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君可见,如今我市城市功能和品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君可见,现在农村的环境治理水平得到了稳步提高……
◆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我市以“交通出行更安全”为目标,着力加大对重点道路、重点车辆、重点驾驶人的监管力度,进一步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全力提升市民群众出行安全感。以“交通组织更完善”为目标,按照“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和“六横六纵”的道路网骨架结构,不断优化城市主次干道布局,对全市40个主要路口、43条主次干道进行合理维修改造,建设一批城市文明示范路口、路段,解决城区道路交通“东西不通、南北不畅”的问题。以“交通通行更顺畅”和“交通意识更文明”为目标,持续聚焦文明交通整治行动,进一步提升市民群众文明守法意识,同步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优化调整公交线路,分批启动90台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的购置工作,重点整治运输市场乱象,并联合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市公安局城市警察支队开展“出租车违规运营行为集中整治行动”。
同时,我市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搭好城市框架,提升市容环境,加强对城市扬尘、河道,城市灯光的治理,加大力度整治校园周边,全力打造“整洁、有序、规范”的校园环境,清除卫生死角盲区,使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此外,我市还统一调度各景区、宾馆、网吧、影院达标工作,对照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要求,做好文化和旅游场所实地考察内容整治工作。
◆农村:打造“美丽乡村”江西样本以“创”定目标。按照年农村“双创双修”与城市“双创双修”同步达到验收标准的目标,浮梁县顺利通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复核;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取得阶段性成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和国家暗访。同时,浮梁县还成功创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臧湾乡、经公桥镇成功创建省级卫生乡镇,五个省级生态村通过验收。乐平市成功入选年至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以“修”上项目。我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民生需求,结合城乡建设发展实际,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启动了一大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乐平市累计实施“双创双修”建设项目35个,实际投入资金近40亿元。磻溪河风光带、一方公园、翥山公园、洎水公园等一批城市景观、特色村镇、生态农庄等,充分彰显乐平千年古县新市的魅力。浮梁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43个,完成投资49亿元。景东收费站及连接线、景德镇学院、高岭·中国村、江西陶瓷工艺美院、凤凰国际会展中心等一大批项目见证了“浮梁速度”。天宝公园、新昌农贸市场、三贤湖水质保护环境综合治理及污水治理工程、南河“一河两岸”等大批工程基本完工。
以“治”抓行动。乐平市、浮梁县对城区和农村开展各专项行动。城区以功能与品质提升为主,主要是开展“治脏”“治乱”“治堵”“功能修补”“生态修复”“彰显特色”“亮化美化”“治理创新”等八大行动;农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主,聚焦厕所革命、污水处理、垃圾治理等重点工作集中推进。
以“特”求突破。我市按照连点成线、注重特色的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建设施工、高质量连片实施,持续推进农村“双创双修”特色亮点建设。乐平市今年打造了景鹰高速挂线美丽宜居示范风景线、2个美丽宜居示范乡镇、35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庄、个美丽宜居农户示范庭院。浮梁县摸底布局43个示范村。臧湾乡狮子园村、王港乡港口村等一批示范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开展;昌南新区打造新农村示范小区,现已投资万元完善安置小区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得到大幅提升。
以“新”谋长效。以不断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和居民幸福指数为目标,通过传承文明卫生新风尚,为“双创双修”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乐平市成立了全市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社会团体和民间公益组织“帮帮团”;浮梁县开展了“身边好人”“好家风七进”“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
“瓷都的空气可以出口!”我市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本报记者王姝
“景德镇真是一座美丽而又神奇的城市,这里的生态环境让人流连忘返。”北京画家刘新国来景德镇多年了,他对这座城市有很深的感情,近几年来,他先后“鼓动”国内外20多位艺术家来瓷都创作,体验千年瓷都的无穷魅力。
森林公园一角
近几年来,千年瓷都景德镇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森林公园如诗如画,前来游玩的人络绎不绝;昌江百里风光带风景秀丽,吸人眼球;昌南新区绿草如茵,人气很旺。更可喜的是,瓷都天更蓝了,水更清了,路更宽了,城市框架更大了,生态环境保护成绩令人刮目相看。年PM2.5平均浓度2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9%,列全省第一,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7.5%,列全省第一,地表水水质断面优良率96.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荣誉称号,不少中外来宾情不自禁地说:“瓷都的空气可以出口!”
昌江百里风光带浮梁段
倡导绿色发展方式今年7月上旬,市生态环境局收到群众举报,反映浮梁县鹅湖镇南苑小区隔壁制砂厂晚上经常生产到凌晨,噪声扰民。7月8日,鹅湖镇政府组织人员对该企业进行停产整顿,并对其违法行为依法处罚。
近年来,我市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风险红线控制制度,提高行业和企业准入门槛,在已划定的生态红线范围内,严禁新建工业企业项目。“五河”干流一公里范围内不再新上化工、造纸、印染、制革、冶炼等重污染项目。进一步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严格限制尿素、磷胺、电石、烧碱、聚氯乙烯等过剩行业新增产能,严禁新建、改建、扩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年本)》(修正)中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同时符合国家产业和我省产业发展规划与产业布局要求。化工类等重污染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进入相匹配的合规园区。
打好八大标志战役实践证明,集中力量,针对重点,坚决打好八大标志性战役,就能取得明显成效。近几年来,市环委会以及各专委会强化协调、聚焦重点,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年累计排查问题个,已完成整改个,整改率达89.3%。
坚决打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战。制定《景德镇市进一步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方案》,以长江经济带生态环保专项审计、长江生态环境警示片反馈问题整改为切入点,举一反三,制定整改方案,由点及面,全面彻底排查我市生态环境问题,共梳理出我市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清单九类53项,截至目前,已整改完成49项。
坚决打好鄱阳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攻坚战。从找出河湖污染源、制定整治方案、加强监测监管、保障饮水安全等方面入手,结合城市“双创双修”,以河(湖)长制为平台,认真开展鄱阳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工作,统筹协调推进工作开展。市河长办定期召开鄱阳湖专项整治调度会议,部署有关工作。截至去年12月底,共排查出个问题,市级工作组同频同步推进整改,结合城市“双创双修”、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利用“清河行动”、河湖卫士活动、“清四乱”、生态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认真整改,已有个问题整改完成,整改完成率为96.5%。
加快生态环保修复生态修复是“城市双修”的重要内容,也是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市在这方面下大气力,推出各种行之有效的举措,取得明显效果。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积极组织对生态保护红线进行评估优化。评估分析结果显示存在一些问题:部分生态保护红线与永久基本农田和储备区重叠;部分生态保护红线与现状建设用地重叠;部分生态保护红线与矿业权重叠;部分生态保护红线与人工商品林重叠;部分生态保护红线与基础设施公益项目存在冲突;部分生态保护红线与城镇开发边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报批用地等存在矛盾冲突。在生态系统调查、生态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的基础上,以景德镇市域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和生态服务功能类型为依据,做到应调尽调、应划尽划,调出调入地块依据充分,布局合理。优化前后生态格局基本保持一致,生态保护红线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以及生态廊道的连通性得到较大的提升。
打造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景德镇样板本报记者吴立群
景德镇不仅水土宜陶,而且水土宜居、水土宜游。近年来,我市坚持“城水相依、山水相融、人水相亲”的理念,通过大量“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工作,全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一项项镶嵌在江河流域的水利枢纽工程集调洪蓄水、城市景观于一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显,成为利国利民的千秋福祉;一个个低洼易涝地带改造而成的湿地公园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改善了人居环境,成为扮靓城市容颜的秀气明珠。
坐落于浮梁县蛟潭镇境内的浯溪口大坝横跨昌江两岸,巍峨坐落在群山之中,蔚为壮观。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于年年底正式蓄水发电运行,在今年防汛调度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市防指通过科学分析昌江干流、支流来水量,及时向浯溪口水库下达调度指令,对浯溪口水库下泄流量进行调控,极大地减轻了水库下游浮梁县和景德镇城区的防洪抢险压力。经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调度后,7月8日至9日发生的昌江年第4号洪水由天然状态下可能产生的50年一遇洪水降至20年一遇洪水,达到了预期的调度效果,确保了工程安全和城市防洪安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西河水系综合治理工程是我市实施“城市双修”改善城市面貌的第一个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年治理之前,周边分布着鲤鱼洲、陶金岭、老石岭3个自然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由于地势低洼,每到汛期,村庄都有遭受洪涝灾害的危险。西河没有带给沿岸百姓安居乐业的环境,自然和人相处于对抗的姿态。通过对3个村庄进行征迁安置,在此基础上拓宽河道,修建拦水坝,形成亩的西河湾和0亩的昌南湖两个城区湖泊,为市民提供了广阔的亲水空间。昌南新区建设办公室主任徐九生告诉记者:“得益于该工程的快速推进和高标准打造,当地村民告别了洪涝灾害侵袭的历史。西河与人的相处,因此变得和谐自然。”
昌江百里风光带是“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样本工程,不仅仅是昌江流域的山体修复、水系保护、景观打造和环境提升,还是江西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在景德镇的示范项目。我市以“一江三河六山”为重点,推进视线所及范围内的山水生态修复和城乡环境治理,打造宝石码头、古县衙码头、中渡口码头、御窑码头等18个古码头,推动山水相依、城湖相融、人水相亲,展现出“一江两河出平湖,十八码头通古今,百里昌江风光美,千年瓷都展新颜”的新气象。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的水系连通工程大大改善了流域生态环境。年初开始实施的南河生态水系连通工程主要建设任务包括老南河水系连通工程、南河主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三宝水系连通工程,不但解决了老南河片区城市的排水、防内涝等问题,又改造了城区环境,增加了市民休闲空间,提升了市民生活质量。年,我市在“高岭·中国村”大型田园综合体项目中实施的浮梁县桥溪水水系连通工程,通过河湖生态清淤、新建连通通道、生态护岸、湿地修复、滨岸带治理、引排水闸(泵站)建设及改造等方式,逐步恢复河湖水系完整性,改善或恢复江河湖库水系之间的水力联系,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精细化管理城市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本报记者万慧芬
近日,珠山区城管执法人员在巡查时发现,朝阳路路段上一辆重型自卸货车涉嫌违规拖运渣土。执法人员当面告知驾驶员,将涉嫌车辆和驾驶员移交做后续处理。这是我市城市管理部门加大夜间渣土车辆运输管控,严格执行渣土车“四冲四现”“净车上路”工作标准,督促渣土车辆运输必须做到“两个百分百”(必须%冲洗、必须%密闭),防止扬尘污染,防止抛滴洒漏,造成二次污染的有力举措。
通过近些年的“双创双修”工作,我们惊喜地发现,景德镇发展日新月异,瓷都的变化可圈可点,从城市“天际线”到“门前三包”,从社区网格化管理到整治马路市场……“双创双修”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位,还让老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让这座城市更加美好。
精细化管理社区服务管理网格化近年来,我市把生态和人居环境改善作为社区改造的“头版头条”,通过网格精细化管理提升了社区各项服务水平,居民人人参与到“双创”中来,以实际行动呵护共同的美好家园,展示社区的良好形象。
“我们社区有住户户,2万余人,为了方便管理,将辖区内的楼栋划分为18个网格,设置18名兼职网格员和2名专职网格员,网格员负责采集基本信息。”昌盛社区党委书记、主任谢芳告诉记者。截至目前,社区网格员发放了一万多份创建宣传资料到居民家中及沿街商铺,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双创”活动,倡导居民“双创工作人人参与”。社区网格员每天在网格里巡视,集中解决一批影响市容环境面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影响城市文明卫生的突出问题,真正将问题解决在网格里。
创新“门前三包”擦亮城市“天际线”“门前三包”制度是城市管理中规范临街商户的一项重要措施,对提高市容环境卫生水平具有积极作用。日前,珠山区开展新版“门前三包”责任书签订工作,辖区内所有沿街商户将逐一签订该责任书。截至目前,该区已有余家商户签订了责任书,共发放《珠山区餐饮油烟污染防治工作告知书》余份。
在戴家上弄吉马领秀国际小区人行道上,记者看到,部分流动商贩的三轮车占用人行道进行摆摊,兜售蔬菜、活禽、猪肉等。执法人员当场对流动摊贩进行信息登记,劝导和督促经营摊贩停止占道摆放,引导他们到疏导点经营。记者随同一路执法人员来到解放路,街道两旁放眼望去,骑楼外立面的广告招牌规整划一。“以前都是五花八门。”市民康先生说,家门口更整洁美观了。
整治违停还路于民“请问这车是谁的?那边有停车位为什么不停呢?放门口不是影响大家的正常通行秩序吗?”市公安局城市警察支队停管大队大队长汪翼锋早早地就和队员们来到中国陶瓷城进行巡察,当看到某商铺前违规停放着一辆电动车,他立即向店老板询问道。汪翼锋一边帮店老板把车停进车位线,一边对他进行了口头教育,“希望你们也理解一下,配合我们工作。”
为缓解城市“停车难、停车乱”问题,城警支队停管大队成立了拖车专业小组,对严重阻碍交通、影响市容、违停状态不能及时更正的车辆,尤其是占用消防通道、应急通道等“生命通道”及人行道的车辆,对“患病”上路车辆,如套牌、假牌、无牌、未年检、达到报废标准、违章记录过多等肆无忌惮畅行的车辆,一律进行拖车处理,简称“三必拖”。今年以来,该大队持续开展违法停车治理,以48条主干道为突破口,共拖移违停车辆辆,僵尸车、无牌车、未年检车、多条违章未处理车辆共辆,查处套牌、假牌38辆。
随着这一城市治理理念逐渐铺展开来,相信我市城市环境必定魅力倍增、活力倍显。景德镇“双创双修”,从细处着手,唤醒民众力量狠抓城市治理,城市风貌与人文素养比翼双飞;从实处发力,着重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生态美与人文美相得益彰。
责任编校:曹璇月江超
审核:余珺
监制:黄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dezhenzx.com/jdzjt/9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