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民居之推板屋
推板屋的起源
推板屋的最早起源于苗寨。
苗寨地形多为山地,树木繁多,砖石稀少,当地苗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出了木板搭造的房子。因苗寨空气湿润,为了通风和干燥家具,专门制作了可拆卸的门板,以便空气流通,增加光照面积。
因经济发展和技术发展,苗民逐渐升级和改造居住的木板房,建成了两层甚至三层,加上了狭窄跑马楼(现称“阳台”),手艺较好的还做了简单的雕刻。
(苗寨古民居)
景德镇人民因陶瓷贸易往来,经过苗寨,引进了当地特色民居——木板房。
因其成本低廉,门面开阔,满足了城市中低收入阶层的商贩或手工业者商用及住宿的需求,十分迅速的成为了平民区的主要建筑。后又结合了福州柴板厝造构简单且灵活的特点,形成了景德镇特色的推板屋。
(中山南路推板屋古民居)
推板屋的建造形制
推板屋是一种适应性比较强,施工较简单,造价比较低的商住建筑。通常一个开间3~5m,进深因地制宜长短不一,通高2~3层,底层作为店铺略高3.3~3.8m,二三层作为储藏或住宿层,高仅2.2~2.6m。
屋顶为穿斗式双坡木构架,木构架在楼层的位置用杉木做横梁,把柱子穿成完整的“一榀”。两榀之间在楼层的位置用杉木纵梁联系起来,上面铺设木板作为楼板。在屋顶位置用杉木作顶梁联系起来,上面铺设檩条,檩条上再铺冷摊瓦。
(推板屋三层构造剖面简图)
推板屋通常沿街以一个开间为一个单元联排建造。墙体部分是构造墙,通常用木板。山墙是公共墙,用木板隔开。
(三闾庙古民居)
推板屋的装饰
推板屋作为低收入的平民简易用房,除了就地取材使用较为便宜的木板外,一般用户不做过多的装饰。有的在木板上上一点装饰性油漆,一般是在梁柱上使用红色漆;有的不上红色漆,只上一层清漆。
推板屋在本市的分布及行业特色
我市现存的推板屋古民居主要分布在中华南路、中华北路、中山南路、土地弄、小黄家弄、老三闾庙等地,主要居住使用人群为传统小商户和手工艺商人。
推板屋是我市特色古民居之一,承载了数十带人的生活起居,生意来往,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
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dezhenzx.com/jdzjt/7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