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瓷都群星璀璨

世界瓷都群星璀璨

本贴整理的名家以瓷塑、器皿及相关创作者为主,青花及瓷画以后有机会另做整理。按时间序列来说可以分成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明代至清中期

主要瓷艺家: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景、陈伟、林希宗、林孝宗、茴江山人、林子信、林我范、心默子、何朝春、陈念山、眉心荣、何朝水(溥及渔人)等。

第二板块:清末至民国

主要瓷艺家:林捷陞、苏学金(博及渔人)、游长子、苏加善、许友义、陈振义等。

第三板块:建国后至今

主要瓷艺家:苏勤明、陈其泰、许兴泰、苏清河、杨剑民、许兴泽、周雅各、陈德卿、许金盾、王则坚、邱双炯、林睦殿、苏玉峰、李国章、柯宏荣陈桂玉、苏献忠等。

点评:第一板块代表了德化瓷艺的第一座高峰,其名家作品已经是国内外大小拍行的常客,年11月26日香港佳士得拍场上何朝宗款《达摩立像》以万港币成交,创造了德化瓷塑的最高成交纪录;第二板块中的苏学金(博及渔人)和许友义的作品也是国内外拍卖场上的常客,其他名家作品较为少见。第三板块的名家名作目前还是场下交易为多,偶尔也有名家作品在国内拍卖行出现,如中国嘉德近现代陶瓷专场曾经上拍过许兴泰、苏清河和许兴泽等人的作品。第三板块中的已故老艺人作品潜力巨大,未来或许也是拍卖场上的常客。

德化窑名人录(一)唐·颜徒纹

颜徒纹,字化綵,生于唐咸通五年(),卒于五代后唐四年(),归德场(德化县唐称归德场)泗滨(今德化县三班镇泗滨村)人。颜徒纹出生于仕宦之家。写出了中国古代第一本陶瓷专著《陶业法》,书中总结了德化先辈烧制陶瓷的智慧经验,并绘制出中国最早的“陶冶图”——《梅岭图》。

第一板块

德化窑名人录(二)明·何朝宗

明代嘉靖-万历间佛道像雕塑名家。关于何朝宗最早的记载见《泉州府志》于“王弼”条附载,略云:“王弼,小名盛世,工诗文书画,尤善塑大士写真及诸仙佛,独造其微……同时有何朝宗者,不知何许人,或云祖贯德化,寓郡城,善陶瓷像,为僧伽大士,天下传宝之。”(乾隆《泉州府志》卷六十六?明?艺术)何朝宗的观音大士造像更是一绝,称“何来大士”,有谚曰:“除非观音离南海,何来大士现真身。”何朝宗创造了东方的“维纳斯”,跻身于世界伟大艺术家之林,被世人尊称为“瓷圣”。

何朝宗作品《祥云观音》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藏

德化窑名人录(三)明·张寿山

明代中期德化著名瓷塑大师,生活年代大致与何朝宗同时。张寿山作品用章有“张寿山”篆书葫芦形章和“张寿山印”篆书方形章,伦敦大英博物馆所藏白瓷达摩立像背后的印章“寿”字与现代简体字一样,比较特殊。

张寿山作品《达摩立像》大英博物馆藏

德化窑名人录(四)明·林朝景

明代著名瓷雕艺术家。相传为宋代创建德化龙窑的“窑坊公”林炳之后人。明初,募资扩建玄女宫(德化供奉虞舜、玄女金夫人和“窑坊公”林炳的窑神庙),改名为白沙宫(即后来的祖龙宫),并在庙右首建改良瓷窑。其生活年代与何朝宗相近,作品线条犀利流畅,形象呼之欲出。在十七世纪畅销欧美。其作品印章为篆书阳刻回文方章,没有边框。

林朝景作品《倚麂观音》大英博物馆藏

德化窑名人录(五)明·林希宗

明末德化窑瓷雕艺术家,善塑观音。作品在十七世纪末行销欧洲。英国收藏家P.J唐纳利认为林希宗的作品应为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初所作,林希宗和林孝宗可能为兄弟,是否如此有待考证。

林希宗作品《倚麂观音》年5月14日伦敦苏富比

德化窑名人录(六)明·林孝宗

明代著名瓷塑艺术大师,尤其擅长人物瓷塑。其作品着力于脸部神情的细致刻画和整体造型及衣纹处理的讲究,曾在十七世纪畅销国外。

林孝宗作品《披坐观音》

德化窑名人录(七)明·陈伟

明代德化窑著名瓷塑艺术家,善塑白瓷观音、罗汉,同时也善作艺术器皿。作品以瓷质优良著称。生活年代与何朝宗、张寿山同时。

陈伟作品《倚几观音》已故国大师苏清河家藏

德化窑名人录(八)明·颜俊高

明中叶德化著名瓷业家。名维岳,小名佛护,字俊高,以字行。正统、景泰间,得颜徒纹《陶业法》及《梅岭图》,乃依法按图构筑梅岭窑,恢复古窑优良传统,重兴梅岭窑业。嘉惠后世陶人。在其家族瓷业兴旺的同时,也促进了德化瓷器贸易的发展。

德化窑名人录(九)明·茴江山人

明末隐士、德化窑瓷艺家。善制大型宗教雕像,作品大气、脱俗。海外收藏主要在欧洲,有观音立像、罗汉等,均极俱特色。其印章有两种:一为“茴江山人”篆书阳文方章;一为“茴江山□”篆书阳文无框方章。印文厚重,结体诡异,颇俱缪篆意味。

德化窑名人录(十)明·林子信

明代后期德化窑名匠,以制作祭器、陈设品和日用瓷器著称。作品造型古朴,线条洗练,实用性和艺术性兼俱。

明“林氏子信”篆书款戟耳炉直径10.5cm年4月30日厦门翰风

德化窑名人录(十一)明·林我范

林我范(—)明代福建省德化县瓷雕名家林日盛之长子,名育芳,字文亨。常用印章“我范林记”。

德化窑名人录(十二)明·心默子

明代中叶泉州府德化县杰出瓷雕艺术家,何派艺术奠基人之一。其作品线条洗练,比例协调,细部刻画一丝不苟,难寻败笔,犹如鬼斧神工,观音雕像神韵独佳深得中外人士喜爱。传世作品极其稀少。

心默子作品《坐岩观音》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藏

德化窑名人录(十三)明·何朝春

明代德化著名瓷雕艺术家。其雕像作品也是“何派”风格,艺术水平不在何朝宗之下,而传世品更少。欧人称其作品“极富巴黎石膏像特色”(P.J唐纳利)。何朝春的用印习惯与何朝宗如出一辙:有篆书“何朝春”阴阳文葫芦章、篆书“何朝春”阴阳文方章。

明何朝春款降龙罗汉已故国大师苏清河家藏

德化窑名人录(十四)明末·文荣

明末德化窑瓷艺家。善制白瓷鼎炉及艺术器皿,作品精巧别致,格调高雅,具有文人气息。所作器皿远销欧洲。广东博物馆藏其所作白瓷兽耳炉三件,其中一件炉底有“文荣”二字篆书阳文方章,两件有“文荣雅制”四字篆书阴文方章。香港收藏一件白瓷兽耳炉有“文荣”二字篆书阴文方章。英国P.J.唐纳利藏有一件六棱杯,底部有“文荣”二字篆书阳文圆章。

德化窑名人录(十五)明末·张翕

明末德化窑瓷雕艺术家,善塑瓷雕仙佛小品,风格与何朝春接近。作品传世稀少,欧洲藏一件披坐观音,高仅7厘米,刻画生动。背有“张翕”款篆体阳文方章。

德化窑名人录(十六)清初·陈念山

明末清初德化窑瓷塑艺术家。善塑白瓷观音,作品曾远销西欧,存世稀少。英国I.J.Wallace藏陈念山所作白瓷执经观音坐像一尊,高19.7厘米,姿态自然优雅,颇具神韵。背有“陈念山印”篆书方章及“正”字篆书圆章各一枚。英国学者P.J唐纳利认为其作品已入清代康熙年间。

德化窑名人录(十七)清中·眉心荣

清初德化窑瓷塑家,善塑观音。作品为欧洲收藏界人士所喜,目前保存尚多。伦敦藏家John.Spanks藏其制作观音坐像一尊,跏趺而坐,双手藏袖于胸前,神态和穆端详,为其代表作品。其作品背后有“眉心荣记”篆书阳文方章,印文笔画方圆兼备,端庄厚重又兼率意流美之致,颇堪品味。

德化窑名人录(十八)清·刘宏荣

清代德化康熙至雍正间德化瓷塑艺术家。擅长制作观音像,作品远销欧洲。英国伦敦波斯瓦·大维德基金会藏有刘宏荣制作的观音坐像一尊,高17.8厘米,卷云状发髻,面容慈祥,嘴角上弯,带微笑,呈跏趺坐式,双手藏与袖内。后背信手题刻“云山刘宏荣制”。英国鉴赏家P.J.唐纳利认为刘宏荣作品的制作时间约在公元—年(即康熙十四年至雍正三年)之间。

德化窑名人录(十九)清·林扬

清代康熙间德化陶瓷艺术家。擅长制作大型佛道雕像,作品远销欧洲。欧洲收藏家珍藏一尊林扬制作之观音立像(高45.1厘米,Mr.R.M.H.Snedden收藏),庄严飘逸,堪称杰构。

德化窑名人录(二十)清中·何朝水

清代德化乾隆年间德化瓷塑艺术家,号“溥及渔人”。擅长佛道塑像,作品在十八世纪流行中外。风格属于何派艺术。

何朝水作品《坐岩观音》泉州门里博物馆藏

第二板块

德化窑名人录(二十一)清晚·林捷陞

清代德化陶瓷艺术家。擅长制作佛教供器、花瓶和观音像,作品舶往欧洲,深受中产阶级喜爱。英国P.J.唐纳利拥有林氏制作之双耳炉,釉色淡白,底部有“林捷陞制”正书阳文方章,书体类魏碑。德化陶瓷博物馆也藏有一尊他创作的观音立像。

德化窑名人录(二十二)清·邓想

清代德化雕塑艺术家。字孝思,德化浔中村西墩人,祖籍江西。壮年始漫游名山大川,观览各地名刹佛道雕像,融入自己的创作中。当时邑内寺庙佛像多出其手,瓷塑尤为精湛,名噪一时。更兼绘事,人物、山水均为人称道。名载民国版《德化县志》。

德化窑名人录(二十三)清·许良西

清代德化雕塑艺术家。德化浔中镇丁西村湖前人,许友义的祖父。从山湖习佛像雕塑,得其技法风韵,尤精木雕微刻能于核桃上雕刻观音大士、善才、龙女、十八罗汉及各种动、植、飞、潜形象。亦善塑像,传浙江宁波府福建会馆及永春金峰殿佛像均其手笔。传入民国《德化县志》。

德化窑名人录(二十四)清末·苏学金

苏学金(-)名光铨,字学金,号蕴玉,以字行。清末德化杰出瓷塑艺术家,何派艺术的殿军人物。苏学金创作的瓷塑梅花入展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世博会),获得优奖。时县令吴承铣为表彰其作品为德化瓷赢得国际荣誉,特题赠“极深研究”匾额。苏学金作品背后盖有“蕴玉”“苏蕴玉”印章,还有“博及渔人”等寄托章。个别作品在底座或背部刻划“苏学金手作”“苏学金自造”题识。仿明作品则盖有“德化”葫芦形篆书章和“大明万历年制”正书章等。

苏学金作品《麻姑献寿》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德化窑名人录(二十五)清末民初·游长子

游长子(-)名林,字泽长,号长子。福建闽侯人,早年师从德化瓷塑艺术大师张进奎,得其真传,在游长子的作品中留有“何派”瓷塑技艺的痕迹。辛亥革命后到景德镇谋生,寄居福建会馆。他是近现代景德镇瓷塑艺术家中,最神秘最著名的开山老祖、一代宗师。清末民初景德镇流行粉彩,所以游长子的作品都是粉彩人物像。近现代景德镇的著名瓷塑艺术家有许多都是他的徒子徒孙,比如徒弟曾龙升,徒孙刘远长等。常用印章“游林记造”。

德化窑名人录(二十六)清末民初·许友义

许友义(-)名进勇,字友义,号云麟,以字行。店号“裕源”。晚清至民国间杰出雕塑家。曾拜苏学金为师习研瓷雕技艺,二人志投,情若手足。许自幼随父学艺,尽得家传奥秘,潜心钻研,集泥塑、木雕、瓷雕技法于一身,创造出活动瓷链、捏塑珠串等新技法。民国十九年(),许友义兄弟三人为仙游县龙纪寺创作五百罗汉瓷塑,尊者形象各异,无一雷同,是中外瓷雕史上大型群雕的开端之作,值得世界陶瓷艺术史大书一笔。除其子侄辈,得许友义薪传者尚有其门徒苏勤明、温堆登、许文君、陈其泰等。许友义作品所用印章多为角质,有“德化”文葫芦章、“许云麟”葫芦章、“许云麟制”方章、“许裕源”方章等,均为篆书。

许友义作品《罗汉像》德化陶瓷博物馆藏

德化窑名人录(二十七)民国·苏加善

清末民初的一位闻名遐迩的德化瓷雕名家,其传世作品并不多见。

苏加善作品《骑马关公》德化陶瓷博物馆藏

德化窑名人录(二十八)民国·陈振义

清末民初瓷艺名家,其雕塑的刘海戏蟾惟妙惟肖。常用印章“振义陈记”。

第三板块

德化窑名人录(二十九)建国后·苏勤明

苏勤明(一)名其读,又名金读,以字行。德化窑现代瓷雕名师,全国第一次工艺美术艺人代表会代表,蕴玉瓷庄第二代传人。年入德化瓷厂传艺并任雕塑组组长。年其作品入选德国来比锡国际技术展览会。苏勤明培养的弟子有苏清河、许金盾等。

苏勤明作品《关汉卿》德化陶瓷博物馆藏

德化窑名人录(三十)建国后·陈其泰

陈其泰(-)又名国泰。一代瓷雕名师,福建省政府任命的德化的第一个民间艺人。年拜许友义为师;年被选送杭州美术学院进修;年至年在福建省德化瓷器研究所工作;年至年在德化陶瓷科学研究所工作。他在几十年的瓷雕艺术生涯中,创作了大量的瓷雕精品,自己却没有留下一件,而是全部无私地奉献给了国家。其坦然无私的胸怀,在德化被人们广为颂扬,他的高贵品质深为人们所敬重。

陈其泰作品《华国锋与矿工》德化陶瓷博物馆藏

德化窑名人录(三十一)当代·许金盾

许金盾(-)字昭钢。德化瓷坛工艺美术艺人,工艺美术师。仙游龙纪寺五百罗汉群像雕塑者之一、瓷塑名师许友官(许友义兄弟)之孙、雕塑艺人许光宝之子。年进德化瓷厂雕塑组,师从苏勤明和叶八板。年到省工艺美术进修班进修深造。

德化窑名人录(三十二)当代·许兴泰

许兴泰(-)福建省陶瓷界首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出生于德化瓷塑艺人之家;其父许文君是近代瓷雕名师许友义的主要传人之一。许兴泰年进德化瓷厂雕塑组工作,年被调到福建省陶瓷研究所担任雕塑设计工作,年调回德化瓷厂雕塑车间,年担任艺术瓷车间主任兼技术主任,年调任德化瓷厂研究所副所长、雕塑设计室主任。许大师从事瓷雕技艺40多年,博览众长,不断创新,以精湛的艺术造诣创作的瓷雕作品享誉海内外。他创作的瓷塑作品,气韵生动,栩栩如生,给人一种永远隽美的艺术享受。

许兴泰作品《渡海净瓶观音》88cm年福州版博会以万元成交

德化窑名人录(三十三)当代·苏清河

苏清河(-)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师从瓷塑名家苏勤明与雕刻师许光益。在长达52年的陶瓷艺术积累中,独创白里透红的特级中国白瓷——莹玉象牙瓷,并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鉴定:“再现中国传统名瓷孩儿红,恢复失传陶瓷瑰宝,极至珍贵。”成为莹玉研究所莹玉系列独特的当家瓷种。

苏清河作品《泰国佛》(图片来源:福建集雅文化)

德化窑名人录(三十四)当代·周雅各

周雅各(-)德化县城关程田寺格人,祖籍永春。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德化县政协第三、四届委员会委员。曾任德化瓷厂艺术瓷车间主任。德化县永成瓷雕工艺美术研究所主人。年进德化瓷厂从事陶瓷工艺美术工作,深受当时雕塑组领导、一代瓷塑名师苏勤明等老师傅所称许与器重。作品分别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美国芝加哥博物馆、新加坡国家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和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等收藏。

周雅各作品《济公戏蟋蟀》德化陶瓷博物馆藏

德化窑名人录(三十五)当代·杨剑民

杨剑民(-)泉州东海人。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劳动模范、福建省第七、第八届人大代表。年毕业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大专班陶瓷美术专业。历任德化瓷厂设计室主任、高档瓷车间副主任、科研所所长,德化县陶瓷博物馆副馆长,德化县陶瓷文化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他恢复了刻花这项传统而珍贵的工艺,同时也是将建白刻花瓷用于日用瓷生产的第一人。他凭借着深厚的素描功底和娴熟的浮雕技艺,成功地开发出不失为名贵瓷质和全新创作理念完美结合的影灯系列精品。

杨剑民作品《维纳斯影灯》

德化窑名人录(三十六)当代·许兴泽

许兴泽(-)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大师许兴泰胞弟、德化县第二、三、四、五届政协委员。出生于陶瓷世家(其父许文君是近代瓷塑名师许友义主要传人之一),从小受艺术熏陶,酷爱瓷塑工艺。11岁起随父学习传统陶瓷雕塑技艺,为陶瓷雕塑打下牢固的艺术功底。主要创作题材有观音、弥勒、达摩和仙女等。尤其擅长高难度的实心瓷塑作品和大型瓷塑作品的创作。被誉为“大型瓷塑第一人”。

许兴泽作品《立龙观音》1.72米德化陶瓷博物馆藏

德化窑名人录(三十七)当代·陈德卿

陈德卿(-)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劳动模范、德化县政协第三、四、五届委员。出生于陶瓷世家,16岁起随父陈其泰学习传统瓷雕工艺,进德化瓷厂后至年,又得当代著名雕塑艺术大师王则坚的尽心指导。他潜心研究出的“建白”瓷雕陈设品和“薄胎”瓷系列珍品深受收藏家的追捧。其作品先后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等收藏。

陈德卿作品《赤脚医生》(高白瓷)德化陶瓷博物馆藏

德化窑名人录(三十八)当代·林文启

林文启(-)福建南安梅山人。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物理化学系。陶瓷工程高级工程师。历任省轻工厅研究所陶瓷研究室技术员,德化瓷厂技术员、技术科长、总工程师。德化县政协副主席。久经失传的被誉为“国际瓷坛明珠”的德化古名瓷“象牙白”(今称建白)复产研究试制成功的主要研制者(具体参与者还有陈其泰、郭天正)。年德化建白瓷的试成复产,为德化瓷史与中国瓷史写下无限光辉的一页。

瓷坛金花-建白瓷

德化窑名人录(三十九)当代·邱双炯

邱双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师从著名雕塑艺术家苏勤明。他在德化从政的40年间成功地推广以电代柴烧制瓷器的新技术,促进了陶瓷业的迅速发展,实现陶瓷产业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邱双炯作品《贵妃醉酒》(薄胎彩塑)

德化窑名人录(四十)当代·寇富平

寇富平(-)福建德化盖德下寮人。年考入江西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年改为陶瓷学院)艺术系造型雕塑专业。工艺美术师。历任德化瓷厂技术员、技术科副科长、技术部副经理。在创作设计方面,年代于省瓷器研究所期间,主要有国家外交部礼品瓷建白芭蕉化瓶,建白羊头花瓶与全国人大会堂福建厅用瓷建白6头茶具。其建白芭蕉花瓶与建白羊头花瓶,曾多次获外交部订货,作为国家领导人出访馈赠礼品瓷。其样品收藏于德化陶瓷博物馆。

寇富平作品《芭蕉花瓶》德化陶瓷博物馆藏

德化窑名人录(四十一)当代·林睦殿

林睦殿(-)福建省十大杰出能工巧匠、高级工程师、德化县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他主持研制出了玉白瓷、玉红瓷瓷种。玉白瓷,细腻纯净,釉色洁白晶莹,该产品瓷土采自高岭珍稀土,十分珍贵,产品在强光透视下,白中呈黄色半透明,似脂如玉。作品曾被英国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博物馆、牛津大学阿斯摩林博物馆、伦敦东方陶瓷协会、美国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

玉白瓷(荣获巴黎国际发明博览会第83届雷比那竞赛特别荣誉奖)

德化窑名人录(四十二)当代·王则坚

王则坚(-)福州人。当代著名雕塑艺术家,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厦门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何朝宗瓷塑艺术优秀传统忠实研究者与传人。文革下放德化期间他培养了如今享誉德化瓷艺界的名家陈德卿、陈桂玉和柯宏荣等。他亦擅长寿山石雕刻,是寿山石雕艺术学院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年代末期以后,因社会发展需要,他主要为省内外设计巨型城雕。

王则坚作品《蔡文姬》

德化窑名人录(四十三)当代·苏玉峰

苏玉峰(-)字长秀,一代雕塑名师苏学金孙、苏勤明次子。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首批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蕴玉瓷庄第三代传人。苏玉峰从小就身不离画,手不离瓷。他在研究薄胎陶瓷雕塑过程中,成功地运用陶瓷艺术的特殊技法,突破了既薄胎而衣纹线条表现又不失深秀刻划的技法难关。同时擅长把紫砂与德化白瓷结合到一起,创作出独树一帜的瓷塑作品。目前他老人家已潜心于孤品的创作。

苏玉峰作品《苏武牧羊》(图片来源:福建集雅文化)

德化窑名人录(四十四)当代·李国章

李国章(-)福建莆田人。省陶瓷工艺美术专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年毕业于厦门工艺美术学校。年底分配至德化人民瓷厂。历任德化第二瓷厂科研所所长,福建(厦门)工艺美术学校教师,福州民营福建东方陶艺研究所所长,德化县陶瓷文化研究会理事。首次独立设计创作的陶瓷艺术作品《龙凤纹花瓶》,在年省工艺美术展览会上荣获优秀创作奖,并进京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被选为珍品,随后又被送往日本展出。

李国章设计的花瓶登载于《德化名家名瓷》

德化窑名人录(四十五)当代·柯宏荣陈桂玉伉俪

柯宏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首批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陈桂玉(-)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年毕业于厦门工艺美术学校雕塑系。

柯宏荣陈桂玉作品《三月三》(图片来源:福建集雅文化)

德化窑名人录(四十六)当代·苏献忠

苏献忠(-)别名珠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出生于德化陶瓷世家,百年老字号“蕴玉瓷庄”的第四代传人,曾赴景德镇陶瓷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学府深造,得国内著名雕塑家教授言传身教。他注重对传统雕塑造型的学习研究,加上对人物精神的深入理解,巧妙地运用民间艺术风格,赋予传统人物新的形式和内容,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范,他先后设计创作了多种的陶瓷雕塑造型,并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金奖、银奖和铜奖。被誉为德化瓷艺界的未来之星。

苏献忠作品《梦江南》(图片来源:福建集雅文化)

苏献忠作品《汉戏-拱锁》德化陶瓷博物馆藏

资料来源:

1.古代德化窑名人资料参考自《格古日记》

2.部分图片来源于福建集雅文化

3.部分图片和数据来源于雅昌网

4.部分图片来源于德化陶瓷博物馆网站

5.部分图片来源于网友和藏友

转自“何朝宗”









































武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危害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dezhenzx.com/jdzjt/51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