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景德镇这所乡村小学只有一名教师一
一名教师,一个学生,加在一起就是一所学校。而徐忠熙就是这样一所学校的老师。
这是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却又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学校内虽然只有一名学生,但是徐忠熙老师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每天正常上课,正常放学。
一名学生的学校虽然异常冷清,没有上课铃声,没有学生喧闹声,但是因老师、学生的坚持,校园内却充满着无限的感动。这所学校就是位于景德镇市浮梁县蛟潭镇福港光明村的光明小学。
一对一的课堂上,老师教得认真,学生听得入神
一所学校一名学生一名教师
14日下午2时30分许,经过坑坑洼洼2公里的徒步行走,记者来到光明小学,从学校外面看,校园内的环境不错,几棵大树将校园包围,教学楼是一栋两层的楼房,门外“光明小学”四个大字还很显眼。
校园面积不小,虽是上课时间,却没有读书声,冷冷清清。教学楼已很破旧,有的教室墙上已经开裂。教室很宽敞,但不见学生身影。课桌上灰尘很厚,黑板上遗留的粉笔字已模糊不清,字画有的已掉落。
从教室外面挂的年级标牌可知,学校曾经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有。“以前学生多的时候,有几百名学生,全村的孩子都在里面读书,每次路过都能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放学也能看到家长排队接孩子的场景。”村民方先生说。
正在这时,寂静的校园中,突然传来孩子的读书声。读书声来自一楼一间并不宽敞的教室内,一位老师在认真讲课,一名男孩正在听课、读书。
教室里摆放着一张课桌。学生名叫张诚,今年10周岁,上三年级,他也是全校唯一的学生,而给张诚上课的老师叫徐忠熙,也是学校唯一一位老师。
张诚看上去非常内向,目光怯弱,面对记者的提问,他躲得远远的,并不怎么和人说话,下课时间,张诚会独自一人跑到滑梯上玩。
张诚每天按时上学,按时放学。除了数学、语文,徐忠熙老师还教他体育课和美术课。老师不会敲上课铃,上课时喊一声就行。
课间休息和体育课,徐忠熙带着张诚一人去操场,或张诚一人在走廊上蹦蹦跳跳。下午4点左右,张诚的奶奶准时来接他放学。
“因为张诚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去镇上上学又不方便,所以只有送到离家较近的光明小学来。”徐忠熙说道。
把孤单寂寞化作满腔热忱的爱
虽然只有一名学生,但是徐忠熙老师仍在坚守。
徐忠熙年从景德镇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石鼓小学任教;年至年在光明小学任教;年至年先后到芳村小学、黄岭小学(一人一校教学点),年重回光明小学任教,30多年始终坚守在偏远山区任教。他说,学校最近几年学生急剧减少,前年还有2名学生,现在只有一名了,“即使只有一名学生,我也要把他教好,一定要完成教学任务。”
单人校的孤单、寂寞是常人难以克服的,但徐忠熙把孤单、寂寞化作满腔热忱的爱,倾注在“独苗”学生张诚身上,平时课间陪他玩游戏,讲讲故事,辅导课余作业。
为了一名学生,徐忠熙也准备了课本、试卷、玩具车和足球。每天早晨7点多,他就会来到教室,让张诚晨读,中午的时候回家吃饭,下午也会按时上课。
其实,以徐忠熙的资历,如果申请调到其他小学任教是完全没问题的,可是他放不下学校里唯一的学生张诚。
在这个一对一的课堂上,徐忠熙会不时地提问点拨张诚,张诚则一边回答一边在草稿本上演算。当张诚遇到难题的时候,徐忠熙会使用黑板演示,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并没有因为学生少而省去丝毫力气。
为了让张诚熟练掌握知识,徐忠熙还会为他提供大量的教学辅导书。
徐忠熙对记者说:“教师是塑造人,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希望在每一天的教学生涯里都能坚守到最后。”
执教,传道授业;坚守,任劳任怨。这位53岁的教师,在与这最后一名学生的朝夕相处中,迸发出灿烂的光芒。徐忠熙始终践行着师范毕业时的誓言:献身山区教育事业!
平静中与唯一的学生彼此温暖
看完全文,我着实被徐忠熙感动了。
其实,扎根乡村,坚守乡村教育的教师并不鲜见,屡有报道。然而,一所学校仅一名学生、一名老师的现象,无疑是一道绝美的风景。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内涵,这种传道者的信念与坚持,在徐忠熙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寒来暑往,春夏秋冬,每天一对一的课堂,教与学双方所诠释的教育意义何其深刻!“即使只有一名学生,我也要把他教好,一定要完成教学任务。”徐忠熙这句话折射出其内心的平静和幸福。这是何等的境界!
白岩松曾经说:不平静就不幸福。我想,徐忠熙恰是这样一种小园地给他带来平静,带来幸福,让他在平静中与唯一的学生彼此温暖……
来源:瓷都晚报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dezhenzx.com/jdzjt/5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