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英学社年度大展展现明清景德镇外销瓷发展
明清景德镇瓷器的外销是古陶瓷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外销瓷的研究,不仅要梳理文献,更要注重实物,不仅要依靠官方非常有限的考古发掘资料,更要充分整合和发挥海内外藏家资源。
景德镇唐英学社是一家致力于研究清代著名督陶官唐英生平历史及文艺思想的民间学术机构,学社定期开展中国古陶瓷艺术展览、研讨、鉴赏、讲座等公益活动,倡导中国传统士人的生活美学体验。年以来,推出了一系列原创性学术展览,在中外古陶瓷学术界、收藏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年11月28日开展的“通达四海——明清景德镇民窑瓷器与经济全球化贡献纪念特展“目前正在景德镇陶溪川唐英学社展出。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由唐英学社创始人黄清华先生、唐英学社中国陶瓷研究史学术中心主任郑泽婷女士作为策展人,特展呈献近件外销瓷珍品,全面展现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外销发展的脉络。本次展览将持续至年3月28日。
明清时期是景德镇窑业发展的巅峰,也是瓷器外销步入全球化的重要阶段。明代早中期景德镇瓷器外销以半公开的走私贸易形式进行,因此无论是琉球半岛还是东南亚的沉船才开始出现明代景德镇正统以后的外销瓷。成化、弘治二朝景德镇民窑沿袭发展,满足国内需求为主,外销继续以隐蔽的走私形式开展,维持有限的规模。
真正带来外销格局大变动则是大航海时代葡萄牙商人的到来。年葡萄牙商人第一次踏上广东的上川岛,于此建立来华第一个走私贸易据点,这对研究明代中期建立的中西海上陶瓷之路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正因为葡萄牙商人的出现才带来明代后期年间海外市场的繁荣。
因此,16世纪全球经贸演进史实,表明当时景德镇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发展进程,景德镇瓷器是经济全球化的第一项商品,为世界各地民众提供可贵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意义非凡。
明清鼎革之后,广州成为由西洋传入的洋彩颜料体系的第一个对接地。洋彩的输入极大地改变了景德镇陶瓷装饰的面貌,同样诞生出广彩瓷器,她是属于景德镇与广州分工合作、参与瓷器销售全球化的见证,其起源和早期状况的研究一直属于学术界近年来的核心问题,厘清其源流与发展脉络至为关键。
▌重点展品介绍
▌清光绪广彩达·伽马开辟新航线周年纪念盘
北美致远堂藏
直径:24.5cm
高:1.5cm
底径:15cm
这是光绪晚期年葡萄牙为了纪念达·伽马发现新航线周年所定做的纪念瓷,这一主题的纹饰式样传世所见有应用于盘和碗,其中盘的图案式样有三至四种。此盘的中心绘带十字架的葡萄牙商船,此为年前,即年达·伽马奉葡萄牙国王之命所率船只标志,绘有地球仪和皇冠是葡萄牙的皇室标志,达·伽马第一次开辟新航线的终点是达到印度西南沿海的卡利卡特。盘心一圈书写葡萄牙语“QUARTOCENTENARIODODESCOBRIMENTODAINDIA”,意为:“发现印度年”。盘心以外装饰一周皮球花和清代的铜钱纹,内壁口沿绘有八组开光人物花鸟纹饰,层次丰富。整体精致细腻,且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明崇祯青花波斯女郎图克拉克盘
北美致远堂藏
直径:32.7cm
高:4.5cm
底径:17.2cm
这是一件为崇祯时期来自荷兰东印度公司定制的以波斯女郎为题材的克拉克瓷,存世量极为罕见。目前相同题材仅见三件,其余两件分别为大维德基金会旧藏(现寄藏于大英博物馆)和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此盘中绘有两位对坐的波斯装束女郎,盘的外沿以开光的形式相间绘以中国传统的渔樵耕读纹饰和荷兰国花郁金香纹饰,盘的外壁以菱形开光绘植物花卉纹饰一周。圈足带有粘砂,是典型明晚期的装烧特点。
▌明正德红绿彩翼龙海怪瑞兽纹大盘
景德镇唐英学社藏
直径:33cm
高:5.7cm
底径:19.3cm
此盘为明朝正德年间一件特别的红绿彩瓷器,其特殊之处在于盘心绘有双翼龙逐火珠跃于海浪波涛之上。内壁绘有四组奔腾的海怪,海怪纹饰是延续了明代宣德、成化以来吉祥瑞兽的装饰题材。盘的外壁绘三组香草龙环饰一周,整体红绿彩热烈奔放,红彩深沉,绿彩翠莹、黄彩清亮,彩料状态保持地较好,胎釉洁白莹润,呈现细密的开片。
▌明正德红绿彩丹凤朝阳图大盘
景德镇唐英学社藏
直径:31.3cm
高:5.3cm
底径:19.3cm
这是明代正德年间一件别致的红绿彩瓷器,盘心绘有丹凤朝阳图,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其寓意为贤才适逢明时,有完美、吉祥、前途光明的含义。内外壁均作八瓣开光,以菊花纹和莲花纹相间装饰。红绿彩鲜艳相互映衬,画法豪迈生动,底部带有红彩所书“黄”字铭款,应是作坊主的商号。
▌清光绪广彩古兰经文人物花卉纹大盘
北美致远堂藏
口径:33cm
高:6cm
底径:20cm
这是清光绪年间来自波斯王朝定制的广彩瓷器,是为皇室使用的高级器物。盘心以三组人物、花鸟对称开光装饰,且以蓝料为地装饰花卉纹,风格细密层次丰富。盘的中心用金彩书写古兰经的经文,整体的绘画立体感较强,人物绘画着色具有显著的光绪时期广彩的特征。这一系列有大盘大碗两种造型,目前此款瓷器存世量不多,非常罕有,因而显得特别珍贵。
▌清乾隆广彩印度人物骑象图盘
北美致远堂藏
直径:23.2cm
高:3cm
底径:12cm
这是一件乾隆时期描绘印度传统风俗之印度人物骑象图广彩瓷器,为罕见之作。生动写实地将印度民族骑象的风俗形象地展示在画面之上,属于专门是针对印度市场烧造的高级器物。此瓷盘为花口造型,根据徽章瓷风格来布局装饰,其烧造年代应乾隆中期,细碎花纹装饰是乾隆中期往后期发展的体现。
▌清乾隆墨彩描金西洋婚礼盘
北美致远堂藏
直径:22cm
高:1.8cm
底径:12cm
这是乾隆时期西洋婚礼故事图盘,瓷盘的主题纹饰以墨彩绘饰婚礼的场景,一对新人的四周围绕着众神,拱门上的铭文用拉丁文写着“永远爱你,最坚定和笃诚”,两个门柱上绘有纹章装饰,瓷盘边饰金彩绘迈森风格卷蔓草,整体绘画风格细腻、写实,绘画中的光影效果增强了人物的立体感和场景的空间感。盘中人与神历史与神话交汇的画面可能借鉴于巴洛克时期德国著名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的作品《玛丽·德·美第奇抵达马赛》,这幅画是鲁本斯为法国皇后以《玛丽·德·美第奇生平》为标题的21幅组画其中之一,画面表现的是盛装的王后抵达马赛港时受到热烈欢迎的情景。这是欧洲来华订造瓷器中的名品,同类题材见藏于广东省博物馆、荷兰阿姆斯特丹博物馆等。
▌明崇祯五彩富贵吉庆图盘
景德镇唐英学社藏
直径:20.8cm
高:3.3cm
底径:12cm
这件为明崇祯时期五彩瓷器一个绝美的典型代表,用色之丰富,彩绘技法之高超,都是独步一时的。此件瓷器绘画的细腻程度,可与晚明的青花上品细料器相提并论,所绘洞石运用了点染之法,增强立体感。同时使用蓝料来绘画,至为难得。盘上绘有丽日当空,梧桐树间祥云缭绕,翠鸟伫足洞石之上,瑞草灵芝、繁花妍丽,整个画面用色丰富、协调悦目,口沿出现爆釉现象,这是明末瓷器独有的烧造工艺特征。明代晚期这一类型的五彩瓷器的珍稀程度以及其艺术性,在过往未被大家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dezhenzx.com/jdzwh/10884.html